齊風魯韻,文脈悠長。鄒魯圣地,儒風未央。
八月中下旬,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聯合研究生院2022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項研究生研修活動在濟寧曲阜、鄒城、嘉祥等地如火如荼地展開。來自全國16所一流共建院校的300余名專項研究生在為期14天的研修活動中,探訪圣賢古跡、走進社區鄉村、聆聽名家講座、開展交流研討……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學子們切實踐行儒家知行合一的精神,通過研修涵養自身道德品行和專業素質,增強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
觸摸千年文脈的歷史溫度
感受儒學的時代價值
山東作為儒家文化的發祥地,在中華文明歷史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先后誕生了孔子、曾子、子思子、孟子等圣哲先賢,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研修期間,同學們走進周公廟、孔林、孟廟、孟府、顏廟、曾子廟等千年古跡,探尋儒家文化的悠遠源流,感悟歷史深處的儒學溫度。
“我們走訪了諸多的儒家傳統祭祀場域,也參觀了像武氏祠這樣精美的漢代石刻藝術畫像。不再局限于文本或口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一種直接的、立體的、實在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其間又蘊含著豐富而細膩的政治、歷史、習俗闡釋。這些場所不僅是對儒家先賢表達尊崇的所在,更是經典文化得以教化與傳承的重要載體。”來自清華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林靜說。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在曲阜孔林孔子墓前,第5、6研修小組的同學們,集體向至圣先師虔誠鞠躬致敬,內心的崇敬油然而生。“在我心中孔子是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一個謙謙君子的形象。”武漢大學博士研究生楊永濤談到自己心中的孔子如是說。
在孔子研究院,同學們參觀辟雍廣場、大哉孔子展覽,在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彈琴、對弈、做香、投壺、拓印,體驗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興致盎然、意猶未盡。尤其是走進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孔子研究院時的座談會議室,學習領會講話精神,聲聲囑托、言猶在耳。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考察孔子研究院時發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項研究生,在今后的學術道路上,我要積極進行理論學習和學術攻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作出貢獻。”來自山東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穆靜說。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的潘昱廷說:“作為新時代的博士研究生,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應該發揚孔子學以致用的精神,像孔子一樣有家國情懷,將自己的個人學術成果用于造福人民,造福國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份青年人的力量。”
文物是歷史的“活化石”,是傳承文化最好的物質載體。在鄒城博物館,同學們通過觀摩鄒魯和鐘、西周青銅鬲、孟子專題展館……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先民的器物文明和工匠精神,深入了解鄒魯文化的歷史脈絡,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研修課程。
孟子故里的后八里溝村,是個遠近聞名的“中華孝善模范村”。同學們參觀村史館、學校、為民服務中心,為后八村艱苦創業的歷程嘖嘖稱贊,為村“兩委”樹家風、辦報紙、開夜校等一個個切實舉措鼓掌喝彩。后八村將鄉風文明與村民生活和村莊發展深度融合的“孝善”治村模式,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儒家文化在新時代鄉村振興中的時代價值和強大生命力。
作為一名研究倫理學的博士生,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的邢夢潺說:“后八村以孝善治村,尚齒敬老,深深感動了我。‘修身如執玉,種德勝遺金’的宋氏家訓得以傳承,實現了鄉村凝心聚力。短短十年間從貧困落后發展到富裕文明村,值得學習和推廣。”
正如尼山世界儒學中心理事會理事長、聯合研究生院院長靳諾所說:要把“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結合起來,把個人命運和時代發展結合起來,厚植“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的道德理念,守望歷史,矚目未來。研修期間,同學們一次次走進儒學的歷史現場和當下生活,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重大現實意義,增強了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
學術盛宴名家云集
青春在激揚思辨中篤行致遠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此次研修活動,聯合研究生院經過多方論證、廣泛調研,為廣大學子精心準備了10場干貨滿滿、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王杰、楊朝明、羅安憲、舒大剛等全國著名的儒學名家,接連開講。從儒家源流到當代價值,從儒家修身到為政智慧,從中國哲學的本土視域到東亞儒學的國際視角,教授們傾心著力地講授,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聆聽。
舒大剛教授在開場首講中即說:“在中國歷史上,漢初在太學設立五經博士,置博士弟子50名,儒學成為國家的正統學說。而今天,我們從全國招錄傳統文化專項研究生近400人,如此壯觀,超越前人,必將載入史冊。”
十位大咖、十場講座,是一次次別開生面的學術盛宴,更是入腦入心的精神浸潤,是儒家學脈的接力傳承,更是傳統文化“兩創”的新時代闡釋。
“16所共建院校的專家學者為我們進行了多場意蘊深邃的專題報告,讓我們的學習交流不再拘泥于一校一地,而能夠實地與共建院校的專家學者零距離溝通,讓我受益匪淺,收獲頗豐。”來自北京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尚益民說。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研修期間,每當華燈初上,同學們都會在研討會議室里、孟苑的草坪上、孟子像前,甚至在宿舍的休憩區,集中開展小組研修討論。
“儒家德教思想的當代價值”“孔子及‘忠恕’思想的認識”“儒家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的當代價值”……不同的研討題目,都出自同學們自發的思考和發問。
“有幸認識很多來自各地高校的青年才俊,非常驚訝于他們的思想深度和廣度,以及他們看待問題的方式。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產生的思想碰撞,讓我啟迪良多、收獲頗豐。”中山大學博士研究生王雪童說。
郁郁乎文哉!一次次討論會,也是青年學者們的學術辯論會。言語的碰撞、邏輯的思辨、思維的交織,不同的專業、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閱歷,真理在辯論中清晰,友誼在交流中升華。
“儒家文化在中國各民族之間有著一種類似粘合劑的作用,將中華民族牢牢聯系在一起……”時間已近夜里10點,第10研修教室的燈光依舊明亮。伴著孟苑上空的月光、花草里的蟲鳴,依然弦歌未央……
為國育人,為黨育才
培養肩負時代重任的“大先生”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2020年11月,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聯合研究生院正式揭牌成立;2021年7月,首屆儒學專項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圓滿完成,在曲阜開展“百名博士·研修齊魯”活動;2022年8月,300余名 2022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項研究生在鄒城參加開學典禮并進行研修活動。
從0到1,從100到近400。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聯合研究生院發展的步履堅實鏗鏘,人才培養的華章漸次鋪陳……
2022年的這次研修活動,人員更多、規模更大、周期更長。聯合研究生院面對復雜疫情防控的嚴峻考驗,克服困難,精心籌備,周密組織,圓滿落幕。
“此次研修不僅有名家現場授課,也有實地研學,給我們帶來的精彩與震撼。令我歷歷難忘的,還有孟苑優美的氣象與風華,以及師友相處間殷殷切切的情誼。這次研學必將成為我們所有學生的珍貴財富,在回憶中恒久留存,也將勉勵我們在新時代接續奮進,不負青春。”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李閆如玉說。
武漢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副教授肖航作為此次活動的帶隊老師,動情地說:“非常感謝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聯合研究生院舉辦這次研修活動,在14天的研修當中,通過專家講座、實地考察,碩士生、博士生們從行為到內心都有了潛移默化的變化,對儒家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在2022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項研究生開學典禮上,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孫堯指出,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建立聯合研究生院,就是要為國家真正培養一批未來能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擔負時代重任的高水平人才。
為國育人,為黨育才。這是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聯合研究生院的初心使命。聯合研究生院將持續以共建共享的方式開展研究生教育,培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端人才,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不斷譜寫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盛世華章。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