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I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閱讀
中華文明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薪火相傳、繁榮發展,很大程度上源于中華民族有著世界上最古老的書籍文明和最久遠的讀書傳統?! ∪缃瘢S著“深度思考”的人工智能技術滲透進我們的日常,書籍在不少人的生活中似乎變得不那么重要了,也不再是獲取信息的主要[詳細]
-
書香里的中國,欣欣向榮 ——寫在第三十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
春色恰如許,讀書正當時?! 〗衲耆珖鴥蓵跋聢F組”,習近平總書記從過去的書香世家,講到現在提倡建設書香校園、書香社會,飽含期待:“書香是一種氛圍?!薄 〗衲?月23日是第三十個世界讀書日。各地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詳細]
-
讓思政課文化底蘊更加豐厚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設文化強國》。文章強調,“始終堅持文化建設著眼于人、落腳于人。文化強國之‘強’最終要體現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文化修養上。”“重視發揮文化養[詳細]
-
先秦時期的“記憶達人”
明代彩繪《孔子刪述六經圖》作者供圖山東嘉祥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作者供圖 先秦時期,有不少具備“諷誦”本領的“記憶達人”。《周禮·春官·瞽蒙》說“瞽蒙”有&[詳細]
-
將非遺的傳播力轉化為傳承力
傳承與傳播是非遺保護的兩個翅膀,有了這兩個翅膀,非遺才能飛得高、飛得遠。在現代媒介社會,傳播之于非遺保護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它不僅是記錄非遺的手段,更建構起大眾有關非遺的“文化想象”,為非遺的保護、轉化、利用、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詳細]
-
典雅與文人的理想生活
典雅是一種中國古代藝術作品與文人生活所特有的審美范疇。在中國古代藝術創作的歷史長河中,“典雅”一詞膾炙人口,既古老又鮮活。典雅最初的含義蘊藏在以廟堂為“正則”的政治禮制文化母體中,繼而成為文人寫作文章的格調,最終融入文[詳細]
-
孟子研究院赴鄒城市桃園小學開展“知節氣 承文化 育新人”主題宣講活動
春分至,萬物蘇。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六進”工程走深走實,3月20日,孟子研究院組織青年宣講骨干赴鄒城市桃園小學開展“知節氣 承文化 育新人”主題宣講活動。全校師生200余人參加活動[詳細]
-
傳統“家禮”之內涵、要素與文化屬性
中華傳統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隨著黨中央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大力倡導與全面推動,中華傳統家文化也日益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與學界的深度研究。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和諧社會的建成與和諧家庭的構建息息相關,自然都離不開中華傳統家文化[詳細]
-
傳統文化賦能基層治理
“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清代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回信,讓張家與鄰居吳家化干戈為玉帛,張家主動退讓三尺,吳家深受感動,也退讓三尺,六尺巷的故事一時傳為佳話,并廣為流傳。六尺巷雖窄,其蘊含的“以禮為先、以讓[詳細]
-
傳統“家禮”之內涵、要素與文化屬性
中華傳統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隨著黨中央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大力倡導與全面推動,中華傳統家文化也日益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與學界的深度研究。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和諧社會的建成與和諧家庭的構建息息相關,自然都離不開中華傳統家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詳細]
-
筑牢中國式現代化家庭根基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就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引領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黨的二十大明確要求&ldquo[詳細]
-
春節:中華文明的活態傳承方式
“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對于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不僅是人們共同參與的、周期性的慶祝傳統新年的時刻[詳細]
-
首個“非遺版”春節,咱這么過
首個“非遺版”春節就要來了! 去年底,“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意味著今年我們將迎來第一個“非遺版”春節! 歡騰的魚燈嬉起來!安徽[詳細]
-
特色燈會流光溢彩拉滿佳節“氛圍感” 文化底蘊足令人賞心悅目
雖說眼下距離春節還有些時日,不過在不少地方年味已經開始濃起來。這幾天,在山西大同,一場充滿地域特色的燈會正在上演,大家不僅能看到今年大熱的悟空、經典的山西古建,甚至還有山西美食題材的彩燈,非常有創意。一起去現場逛一逛?! ∵^去一年,山西古建游持續[詳細]
-
品味古老年俗 傳承春節文化
春節申遺成功后,首個“世界非遺版”春節怎么過?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發布消息稱,將統籌開展“歡歡喜喜過大年”2025年春節主題文化和旅游活動,以更多新產品、新場景、新舉措,推動春節文旅消費“熱起來”。春節“熱起來&[詳細]
-
山東年俗:老講究與新活力
眼下,元旦已過,陰歷乙巳年在即。國人心里真正的“年”,一般是指陰歷年的更新,也就是“過年”。“過年”過的是“中國年”,即“春節”。“春節”的稱謂很新,&l[詳細]
-
樂歲弦歌起 非遺年味濃
室內廟會街市上的各式年畫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本報記者田呢攝/光明圖片 【帶你一起看大展】 2025乙巳蛇年春節是“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的首個[詳細]
-
以體驗教育助力“以文化人”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大力推進體驗教育是中小學積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以文化人”、推動文化“兩創”的重要路[詳細]
-
在社會治理中發揮德治文化的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寶庫,也是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的精神源泉。2024年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來到安慶桐城市六尺巷,了解六尺巷歷史及其傳承,聽取當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精神文明建[詳細]
-
構建中華傳統美德傳承體系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建設的不竭源泉,是教育引導廣大社會成員提升道德認知與加強道德實踐的有益資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了“構建中華傳統美德傳承體系&rd[詳細]
-
“立象以盡意”:何以書法傳統為中國特有
何以書法為中國特有的傳統?此一論斷的關鍵在于厘清書寫與書法、美術字與書法之間的關系。進而,書寫何以獨獨在中國發展為一特有的書法傳統?書法為書寫的派生物,它起源于書寫與口頭傳統的決裂。書寫傳統與口頭傳統的分野對應于字母系統與文字系統的分野,[詳細]
-
臘月風和意已春:古代詩人怎么過臘八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在宋代已經基本定型,當時主要的慶?;顒佑性》饡?、食臘八粥等。詩歌記錄生活,翻開古代詩人的作品,讓我們看看他們是怎么過臘八節的吧?! √K軾臘八送別“網紅”張懷民 臘八節的慶?;顒釉》饡伤略旱纳藗冎鞒?,走街串巷[詳細]
-
五音和鳴:文化交流的邊疆樂章——2024邊疆考古成果一覽
作為中國考古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邊疆考古為印證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24年一系列的重要考古發現,重現了歷史上邊疆地區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兼收并蓄,文明交流互動、交相輝映的生動故事。 東北地區: 與中原的青銅“二重[詳細]
-
2024,我們共同經歷這些文化熱潮
回首2024,總有一些時刻,讓我們熱血沸騰;總有一些地方,讓我們印象深刻。這一年,中國文旅市場呈現出活力四射的新圖景,消費場景愈發豐富?! ∫煌仡?,2024,我們共同經歷的文化熱潮?! 鑫牟┞糜螣幔?ldquo;為了一個展,來赴一座城” 近年來,隨著[詳細]
-
在孔子故里,文明交流互鑒蔚然成風
2024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曲阜、發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號召后的第十一個年頭。這一年,我看到了山東重大文化活動的煥新升級;看到了智慧賦能對文化創新的全方位驅動;也看到了在文化“兩創”加持下,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月10日,第十[詳細]
-
董仲舒:無法阻擋的光芒
春風浩蕩,萬物勃發。“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系辭》)。2024年,又是一個龍年,我于甲辰初春,再次登上了巍峨的董子讀書臺……2008年就已建成的董子讀書臺,格調高古,氣勢恢宏。讀書臺有二十四點八米之高,南北有八十米之長,前面巍[詳細]
-
2024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在臺灣桃園開幕
2024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9日在臺灣桃園展演中心開幕。兩岸200位名家的書法篆刻展、青少年漢字藝術創作展、18個書法篆刻團體參與的“漢字藝術嘉年華”等活動,展現漢字和中華文化的魅力。2024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由臺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和中國藝術研究院共[詳細]
-
陶寺遺址開館!來看中華文明早期形態
中華文明早期形態,什么樣?開館!陶寺遺址博物館11月12日向公眾開放,展出的230件(套)文物,涵蓋陶寺文化所有的文物類別,首次系統呈現約4000年前的陶寺文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