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人美社推出《文物之美》系列教材 從文物探尋中華歷史文化之美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
  • 2022年10月19日
  • 審核:
  • 瀏覽(467)
  • 收藏
瀏覽字號:

《文物之美》書封 人民美術出版社供圖

  《文物之美——走進博物館實踐課程》系列教材13日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在京首發?!段奈镏馈分膶徝澜嵌让枥L文物特色,挖掘文物價值,將文物之美與中華歷史文化相融合,讓青少年從文物中感受美、探索美、創造美,激發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自豪。

《文物之美》內頁 人民美術出版社供圖

  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李瀅現場介紹了《文物之美》的項目背景和編寫特色。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凝結先輩智慧,閃耀著萬丈光芒。為幫助中小學生從審美的視角賞析文物,挖掘文物的多重價值,更好地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編寫團隊按照周偉社長提出的六大原則進行編寫,即以審美為主線,以探索為出發點,以藝術品為標準,以文物群為對象,以“文物+”作為融合方式,以博物館為根據地。

  整套教材共20冊,涵蓋小學、初中、高中學段,審美是這套教材區別于同類出版物的特色之一?!段奈镏馈分膶徝澜嵌让枥L文物特色,挖掘文物價值,將文物之美與中華歷史文化相融合,讓青少年從文物中感受美、探索美、創造美,激發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自豪。

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李瀅 人民美術出版社供圖

  突出探索,以話題為線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的思考是《文物之美》的又一特色。除單件文物外,將在時間、技藝、工藝等方面有傳承或聯系的文物,以文物群的方式集中講述,讓青少年在文物的世界中既知樹木又見森林。

  值得一提的是,為確保文物知來路、明去處、有地可尋、有據可查,人民美術出版社組建了一支專業的編寫團隊,包括國內20余家博物館的專家,以及文物、美育、出版等不同領域的專家。李瀅表示,《文物之美》以“文物+”作為融合創新的方式,通過文物+生活、文物+科技、文物+學科等方式幫助青少年拓寬視野,深入挖掘文物與學生生活的廣泛聯系,這是本套教材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所在?!段奈镏馈坟熑尉庉嫺咴圃诂F場展示了手繪思維導圖,分享了編輯花絮。

《文物之美》思維導圖 人民美術出版社供圖

  活動現場,人美美育學堂教師張素敏帶來一堂別開生面的示范課。人美美育學堂的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文物之美》二年級上冊中《呆萌陶鷹鼎》一文,一起繪制思維導圖,制作泥塑陶鷹鼎。記者看到,這節課從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陶鷹鼎出發,還涉及內蒙古博物館的鷹頂金冠飾、甘肅省博物館的鷹頭形青銅權杖首、平頂山博物館的白玉線雕鷹、湖南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架鷹俑等,從仰韶文化時期橫跨至唐朝,綜合概述了“鷹”這一形象對中國古人的意義,讓學生有一個宏觀認知,而不拘泥于一器一物。

  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周偉指出,人美社始終致力于國家級美術教材的研發和出版,《文物之美》是“教育的人美”戰略在新美育時代的創新體現,也是繼人美社出版《美少年》雜志和全國第一套《美育》教材后的又一精品力作?!段奈镏馈肪劢怪匾奈?,從審美視角出發,將文物之美與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相融合,在探尋文物之美的同時,探尋中華文明智慧之美。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