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工作動態
新聞動態
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尼山文學論壇成功舉辦
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2年09月26日

       9月26日,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作家協會、濟寧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濟寧市委宣傳部、濟寧市文聯(作協)承辦的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尼山文學論壇在曲阜尼山成功舉行。

  尼山文學論壇是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上首次設立的文學主題論壇。本次論壇以“文學多樣性與人類共同價值”為主題,既致敬往圣先賢,又展望時代發展。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施戰軍;中共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濟寧市副市長劉東波等領導出席論壇。中國出版集團原副總裁、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社長潘凱雄,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湖南省作協主席王躍文,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遼寧省作協主席滕貞甫,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賀紹俊、張志忠等全國著名作家、評論家在論壇上分別作了專題發言。山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姬德君主持論壇。來自全省各地的作家代表、主承辦單位有關負責人和媒體記者等50余人參加活動。

  施戰軍指出,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關懷人類的未來,是新時代文學義不容辭的使命與責任。在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深的今天,講述中國故事,就是自覺講述世界的故事;傳達中國價值,就是參與構建人類共同價值。廣大文學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堅定的文化自信,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向人類的悲歡、世界的命運敞開胸懷,更加有效地展開文明交流互鑒,讓中國文學的卓越創造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人類經典。當前,中國作家協會正在大力推進“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兩項重大工作,整合文學創作生產傳播轉化各環節的中堅力量,從作家創作、編輯出版、宣傳推廣、成果轉化、對外譯介等多方面統籌協調,形成聯動機制,為文學精品的產生賦能,推動文學精品的傳播、轉化,推出更多具有人類視野和文明情懷的精品力作,有力彰顯新時代文學的價值。

  白玉剛在致辭中指出,本次文學論壇的主題是“文學多樣性與人類共同價值”。文學是世界的語言,是傳遞價值理念的載體,是溝通不同文明的橋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大背景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進程中,尤其需要從人類文明的大視野,充分發揮文學 “文以載道、文以明德、文以達情、文以啟智”的作用,加強交流互鑒,更好凝聚價值共識。“文以載道”,就是堅定承載全人類共同價值,以大格局、大情懷的精品力作作,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文以明德”,就是生動詮釋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以正氣充盈、激濁揚清之作,彰顯道德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文以達情”,就是用心表達人世間的真摯情感,以直達人心、觸動靈魂之作,激發人們的共情心、同理心。“文以啟智”,就是深刻反映人類社會發展規 律和共同面對的困難挑戰,以引人思考、啟人心智之作,揭示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時代命題。

  白玉剛說,山東是文學大省,齊魯文脈源遠流長。從中華民族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到《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典籍,從諸多圣賢到一代又一代文學大家,齊魯文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時代輝煌。承先賢文脈,山東大地人才輩出,“文學魯軍”成為當代文壇的一支勁旅。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大力實施“齊魯文藝高峰”計劃,加強精品創作生產,文學事業呈現蓬勃發展局面,為“揚中華文明、長中國精神、聚中國力量、釋共同價值”作出了積極貢獻。當前山東文學界正在推進“春秋風云”“派兵到山東”“我家在山東”三大主題創作,面向全國張榜招賢,力爭出精品、出力作。

  白玉剛特別強調更好地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文學肩負重大責任和使命。他著重談了四方面希望:一是加強合作,共同書寫。以更加寬廣的視野,建立完善省際間、國際間合作機制,聚焦重大主題協同發力,創作推出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好作品。二是加強交流,共同探討。針對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深入探討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更多地引發思想共鳴,激發創作靈感,讓作品更具思想性、引領力。三是加強譯介,共同互鑒。優秀文學是人類的共同財富,要把國外的好作品“引進來”,又要讓我們的好作品“走出去”,有針對性做好翻譯推介工作,真正讓優秀作品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媒介。四是加強往來,共同鑄就。共同的價值追求需要共同構建和維護,要充分發揮文學的橋梁紐帶作用,搭建更多互訪互動、交流交往的平臺,以文會友、文交天下,加深理解、增進認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7位知名作家、學者在論壇上分別作了主題發言。

  白庚勝在題為《絲路文學燦光華》的發言中指出,歷史上的絲綢之路結構起了一個與民族、經濟、商貿、工藝、技術、宗教、哲學、文化、審美的交往交融相對應的東西方文學長廊,在城市化、后工業化、數字化時代,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絲路文學對于撫慰人類心靈、醫治地球創傷、加強交流互信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潘凱雄在題為《文學母題與人類共同的情感》的視頻發言中指出,文學母題植根于人類共同的情感與精神追求,它的存在使得文學成為另一種特別意義上的“世界語言”。面對文學創作帶給人們這種獨特的精神與情感感染力,我們要探討深入開展多種合作的途徑與方式,推進人類文明的和平發展、相互促進,共同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加光明的未來。

  王躍文在題為《弘揚中國文學精神 講好當代中國故事》的發言中先是回顧了自己對《金銀島》《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白鯨》《論語》等古今中外文學作品的閱讀體驗,并對其蘊含的東西方不同的文化價值觀進行解讀,進而指出新時代中國文學必須立足自身文明傳統,廣納全人類文明的優秀資源,充分展示當代中國氣象和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圖譜,講好豐富生動的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滕貞甫在題為《興觀群怨與翕純皦繹》發言中,對側重文學的目的和作用的“興”“觀”“群”“怨”以及強調文藝的創作和欣賞方法的“翕”“純”“皦”“繹”的具體內涵進行了解讀,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孔子的文藝觀及其當代意義。

  關仁山在題為《精神資源與文體創新》的發言中指出,新時代文學應該重視精神性建設,作家有了充沛的精神資源這一創作的源頭活水,才能在創作中體現出對新時代的深沉思考,體現出人民性的思想內涵。此外,作家應該在小說藝術結構上進行多種嘗試,尋找與新時代相匹配的敘述方式,塑造出具有歷史感和生命質感的文學形象,呈現新時代的典型環境、典型人物。

  賀紹俊在題為《表現人類的心靈能夠共同感受到的東西》的發言中指出,中國文學自古以來就有一種寬廣的“天下觀”,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作家自覺地培育起世界文學的眼光,具有一種自覺的世界文學意識。人類共同價值,是世界文學得以存在的根本,是世界各國文學進行對話和交流的基礎。文學是通向一個和諧世界的重要橋梁,作家在寫作中體現出本民族的風格特色,使不同地域的人們在這種差異化的敘事中感受到世界的豐富性,因此具有鮮明本土性的作品才更具世界性。

  張志忠在題為《當代文學進程中的仁愛之心、義利之辨》的發言中先是對賈平凹、王安憶、汪曾祺、路遙、陳忠實、張煒、莫言等作家作品對儒家文化傳統的書寫進行了分析,進而指出中國文學對話世界,既要學習人類的先進思想藝術成果,也要傳承歷史悠久的精神血脈。在和諧社會、共同富裕、以德立國、偉大復興為標志的新的時代語境下,儒家學說煥發出巨大的生命力,也向當今世界展現了燦爛的中華文明,顯示出其中蘊含的人類共同價值。

  姬德君在論壇最后說:“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新時代新征程,全省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要以本次尼山文學論壇為契機,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望緊密結合起來,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不斷講好中國故事、山東故事,讓優秀的文學作品成為滋養民族精神成長的清泉和沃土,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