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四書”系列編輯手記
  • 來源:齊魯書社
  • 作者:向群
  • 2022年11月08日
  • 審核:
  • 瀏覽(384)
  • 收藏
瀏覽字號:

微信圖片_20221113163631.jpg

以編輯身份正式和“四書”結緣,始于2017年7月,與孟子研究院聯系出版《〈孟子〉七篇解讀》事宜。在此之前還有一段美麗的序曲:2016年冬,我剛責編了孟子研究院“泰山學者”特聘專家楊海文教授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的世界》。3個月的時間里,我與楊老師通過郵件、電話多次溝通交流,從版式設計到封面設計,從腳注格式、文獻引用到行文表述,楊老師總是耐心、和善地給出意見或解答。最終,《孟子的世界》如蝴蝶破繭而出。

微信圖片_20221113163635.png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的世界》封面殷延祿先生題寫書名

楊老師倡導“悅讀”經典。通過《孟子》這部儒家經典,他與孟子欣喜相逢;帶著長久閱讀《孟子》積淀下來的生命體驗,他用文學的筆調寫就了這本滿是詩意的人文哲理隨筆。而我也跟隨孟子的腳步,開啟了職業生涯中的“四書”之旅。

《〈孟子〉七篇解讀》源于孟子研究院主辦的“《孟子》七篇解讀”活動,陳來先生、王志民教授任主編。除了兩位主編,還有楊海文、王中江、梁濤、孔德立、李存山五位學者參與解讀。形式上,七位學者按《孟子》七篇的順序一人解讀一篇。解讀方式上,一是注重全面性,對《孟子》進行全本解讀;二是在梳理文字的基礎上注重義理的提煉和思想的闡發;三是結合時代需求,挖掘經典精華,弘揚傳統美德。

在具體了解書稿的規模、特點之后,我們商定了初步的設計方案:按篇分冊,七篇七冊,總為一函。單冊設計為異形32開,版面疏朗為宜;《孟子》原文用黑體,解讀內容用宋體;解讀者的分章形式大多參考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與楊伯峻《孟子譯注》,一章接一章解讀,書稿體例亦如此,不再另分章節。

接下來是具體的編校工作。因是初次接觸由講演內容整理而成的書稿,很多問題都需要反復權衡、斟酌。

首先要解決的是體例細節方面的問題。初稿大體遵循先《孟子》原文,后講解內容的編排原則;講解內容又大致按照先字詞解釋,次大意概括,后義理闡發的順序組織。

但不同的講解者有不同的講解風格,對《孟子》的解讀亦各有獨到之處,由此形成的書稿除了語言風格上的差異,在體例上也各有特點:有將一篇的內容按講座場次分為幾部分者,有另擬小標題將一篇的內容按專題劃分者,還有將同一篇中思想相近或相關的不同章節合在一起解讀者。

對于前兩種情況,我們按照既定體例,采用合并的方式,將同一篇的講解大體按《孟子》原文的章節順序一貫到底,不再按講座場次或專題劃分板塊;而第三種情況,因涉及解讀者對《孟子》的整體理解與解讀基調,故予以保留。

微信圖片_20221113163639.png《〈孟子〉七篇解讀》書影

其次要解決的是極富個人特色的口語化演講與書面行文之間的平衡問題。比如,“《孟子》七篇解讀”活動以講座的形式進行,解讀者每一講都有開場白和結束語,或為寒暄、致謝,或為簡單梳理前一講內容、總結本講重點,性質不一。對此,我們刪略了前者,對后者予以保留。

再如,頻繁使用銜接語、語氣詞,以及具有現場互動性質的提問。為避免累贅,同時為保證閱讀的流暢性,我們對無實際意義的銜接語、語氣詞和提問進行了刪減。

相對于以上兩種情況,過于碎片化的語言表述是編輯加工過程中最難處理的問題。一方面,我們要盡量保留作者的語言風格;另一方面,我們需要使文字表述滿足基本的語言規范、行文邏輯,在保證能夠讀懂讀通的基礎上盡量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因此,我們在不改變作者原意的前提下,對少部分容易產生歧義的語句做了補充句子成分、調整語序等方面的修改。

經過近半年時間的打磨,中間就邏輯不暢、語意模糊、部分章節解讀缺失等問題與各位作者反復溝通、調整,《〈孟子〉七篇解讀》終于2018年3月面世。

“《孟子》七篇解讀”活動之后,孟子研究院于2018年5—7月、2019年4—6月、2020年11月—2021年4月先后舉辦了“《中庸》解讀”“《大學》解讀”“《論語》解讀”系列經典解讀活動。解讀模式一同“《孟子》七篇解讀”。相應的紙質版圖書《中庸解讀》《大學解讀》《論語解讀》分別于2019年4月、2019年12月、2021年12月由齊魯書社出版。

因為有《〈孟子〉七篇解讀》的編校經驗,后續三種《解讀》的編校工作相對順暢了許多。設計方面,考慮到書稿規模與視覺效果,開本選擇了異形16開;內文版式大體與《〈孟子〉七篇解讀》一致,但書眉字體采用古雅的書法體,對留白較多的天頭起到點綴作用。

微信圖片_20221113163644.png《大學解讀》封面   

微信圖片_20221113163647.png《中庸解讀》封面

微信圖片_20221113163649.png《論語解讀》封面

在此期間,穿插著責編了王中江教授、李巍教授主編的論文集《選擇理性、責任倫理和實踐——孟學與中國和東亞傳統》(2019年8月版),孟子研究院、中國孟子學會編《孟子研究(第二輯)》(2019年12月版),杜維明教授、梁濤教授主編的論文集《統合孟荀與儒學創新》(2020年9月版),以及殷延祿先生的《孟子的藥方》(2020年9月版)。

微信圖片_20221113163652.png《統合孟荀與儒學創新》書影
微信圖片_20221113163655.png《選擇理性、責任倫理和實踐》書影
微信圖片_20221113163704.png《孟子的藥方》書影  
微信圖片_20221113163707.png《孟子研究(第二輯)》封面

《選擇理性、責任倫理和實踐》一書是2017年10月孟子研究院與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主辦的“選擇理性、責任倫理和實踐:孟學與中國和東亞傳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學者們主要從心靈之道和人性模型與歷史上不同時期孟學的詮釋這兩條線索,來揭示孟子思想中的責任倫理和實踐旨趣。

《統合孟荀與儒學創新》則收錄了杜維明教授2017年10月主持召開的“統合孟荀與道統重估”會議的論文,以及會后部分學者與此相關的論文。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探討孟、荀之間的關系,重新認識荀子思想的貢獻與價值,并嘗試構建儒學的新道統,開出儒學的新境界、新時代。

《孟子的藥方》雖然是由講課稿整理而成,但更像娓娓道來的小品文,富含哲理。作者殷延祿先生是濟寧地區的文化名人,雅號“臨圣齋主人”,寫得一手好書法,善吟誦,一頭銀發盡顯儒雅。近年來,殷先生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工作,將儒家學說尤其是孟子思想與中國漢字的文化之美、書法之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講學方式。《孟子的藥方》這本書便是以漢字為媒介,通過“說文解字”的方式探尋孟子思想的精髓。

2021年底,《四書解讀》出版項目啟動。在設計方面,我們將原來開本不同的四種《解讀》統一為國際32開,保持版面簡潔疏朗,內文用80克原白純質紙,紙面鎖線精裝,加飄帶。為使部頭適宜,方便閱讀,整套書分六冊,其中《孟子解讀》《論語解讀》各分上下冊,《大學解讀》《中庸解讀》各一冊,整體為一箱。

除了開本、版式方面的調整,體例上做了進一步統一,內容亦有修訂,尤其《孟子解讀》《中庸解讀》《大學解讀》三種,各位作者通讀初版內容,查漏補缺,或調整表述,或增刪文字,使書稿語言更順暢,邏輯更嚴密,部分篇章的修訂甚至超過一半。經兩位主編商定,四種《解讀》的編排以“四書解讀”活動的先后為序,即先《孟子》,次《中庸》《大學》,終以《論語》。

微信圖片_20221113163711.png
孔德立教授《孟子解讀·告子上》修訂手稿

微信圖片_20221113163719.jpg
《四書解讀》書影

2022年9月,《四書解讀》出版面世。作為前后歷時近5年的“四書解讀”活動的總結性成果,紙質版《四書解讀》經過反復打磨,在保留原解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風格的基礎上,訂正了文字方面的錯誤,彌縫了不夠嚴謹的口語表述,使內容經得起推敲品讀。

正如兩位主編在《四書解讀》“前言”中所說:這部書不僅有各位學者多年研究的積淀,而且有他們最新的研究思考,既有利于推動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也有利于學術走向大眾、經典貼近群眾,為廣大讀者汲取儒家文化精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精神食糧和豐富滋養。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