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0年11月11日,國家郵政局發行2000—20《中國古代思想家》郵票,全套6枚,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荀子等六位先秦思想家作為第一組郵票首先亮相郵壇。今年11月11日是孟子郵票發行22周年紀念日,孟子研究院、市直有關部門、鄒魯文化專業委員會、孟子文化研究會等代表人士撰文紀念這一活動,現選取部分以饗讀者。
值此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舉國上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迎來了孟子郵票發行22周年紀念日。郵票雖小,但在方寸之間卻體現著郵票文化的豐富價值,反映著民族精神風貌。充分發揮郵票文化的功能,可有效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好孟子思想。
郵票文化內涵豐富。郵票被譽為“國家名片”,承擔著弘揚主旋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光榮使命。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很多都在我國郵票中得到展示體現。從大清郵政發行的大龍郵票到《宋詞》、文學名著系列、古代繪畫名作系列、傳統文化節日系列等等,我國郵票一直注重表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郵票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親、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發揮了重要作用。
郵票文化與時俱進。郵票圖案的題材內容都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華,世界上但凡發行郵票的國家或地區,都把自己國家最具代表性和最引為驕傲的東西體現在郵票上,如國旗、國徽、地圖、綺麗的風光、珍貴的動植物、優秀文化藝術以及各個領域的杰出卓越人物等。雖然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郵票的郵資憑證功能正在逐漸褪化,但是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停止使用郵票,正是因為郵票不僅是郵資憑證,負載郵政使命,還具有宣傳教育、傳播知識的作用,集中體現了郵票作為文化印記的載體功能,可以彰顯一個國家的文化,尤其是以悠久歷史傳統為根基的民族文化。
孟子郵票使命在肩。孟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贊譽“孔子以后一人,功不在禹下”,尊稱“亞圣”。他繼承和發揚孔子的思想,加以創新完善,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對中國歷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22年前,前國家郵政局在鄒城舉行孟子郵票發行式,國家郵電部原副部長、中華集郵聯合會會長劉平源等各級領導親臨現場,就此孟子郵票成為了傳統文化和孟子思想傳播的重要窗口。22年的努力和堅守,以孟子郵票為主題的集郵等活動,已成為當地弘揚文化、推介城市的重要窗口。集郵工作也已成為鄒城加強地企聯合、宣傳鄒城的有效渠道,為宣傳鄒城、招商引資、宣傳企業形象,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集郵活動作為一項高雅的文化活動,對于提高市民素質、建設文明城市產生積極影響。
孟子郵票其命維新。鄒城作為孟子故里,始終高度重視孟子作為城市文化符號的作用。連續22年,每年在11月11日舉行紀念孟子郵票發行活動,充分利用集郵文化和郵票業務宣傳孟子故里,提高鄒城知名度和對外影響力,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多次提到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強調要提煉和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加快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和中國敘事體系,核心要義就是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鑒。通過集郵細細品味郵票,挖掘郵票背后蘊含的深意,體會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將郵票蘊含的文化經典嵌入腦海,可促進集郵者積極自覺地融入到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基因,投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偉大實踐中,有效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