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山東推進“兩創” 看看專家學者怎么說
  • 來源:大眾日報
  • 作者:
  • 2022年12月04日
  • 審核:
  • 瀏覽(464)
  • 收藏
瀏覽字號:

■編者按 11月28日,由光明日報社、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深刻把握‘兩個結合’深入推進文化‘兩創’座談會”在濟南舉行。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兩個結合”,深刻把握“六個堅持”的立場觀點方法,聯系山東實際,總結推動文化“兩創”的實踐和規律認識,研究探討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的方向路徑、實踐舉措,推動山東在文化“兩創”上走在前、開新局。本報對會議專家學者交流發言摘登如下。

微信圖片_20221204153642.jpg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落到實處最關鍵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 王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干部也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思想、哲理和智慧,對提升領導干部領導力、執行力,強化初心使命、責任擔當意識等起到重要作用。山東應發揮獨有的儒家文化優勢,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體系之中,講好“山東故事”“儒家故事”,為“中國智慧”貢獻“山東力量”,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作出的“用好齊魯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的重要批示精神落到實處。

在文化“兩創”、“兩個結合”、儒家文化研究等方面,山東走在了全國前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各級領導干部是關鍵,落地落實是關鍵。這其中,要重視民間儒學社團的作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山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目前,全國各地登記在冊的儒學類社會組織已經超過了千家,僅山東各地就有近百家儒學社團組織。遍布全國各地的省市縣三級儒學社團組織是一支迅速應時而崛起、蘊藏著巨大能量的中華文化復興和文化強國的生力軍。這些儒學社團組織在傳播儒家思想、以文化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社會角色,成為推動儒學傳承發展的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社會力量。近十年來,一方面,各地儒學社團積極學習宣傳貫徹黨中央有關政策精神,另一方面,在市縣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民間開辦多種形式的儒學講座、道德講堂等,受眾絕大多數都是當地的百姓。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對提升百姓的道德素養大有益處,這正是我們要追求的理想目標。

打造山東傳統文化 研究傳播新高地

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干春松

自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曲阜并發表重要講話以來,人們充分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凝聚人心、提升國民道德素質、推動社會管理的現代化等領域的重要作用。這些年,山東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有許多新的開拓性舉措,極大提升了在建設儒學高地方面的影響力和認知度。

打造山東傳統文化研究傳播新高地,一是要深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不能只偏重于儒學。比如齊文化、墨家文化等資源都可以挖掘。對于儒學內部,也應強調其與治國理政有關的內容。比如對孟子的研究,我們一般看到的是重視心性義利的研究,而對于孟子的經濟思想、稅收思想等方面,就比較缺乏研究。對后世的儒學研究更是如此,其中大量的內容與我們傳統的治國理政關系密切,也積累了許多文化資源。因此,拓展傳統文化的研究領域,意義重大。二是要有組織地開展一些對國家發展有重大意義的理論問題研究。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需要有政治站位和研究的主動性。比如,我們提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就需要講清楚與西方現代化道路的異同。所同者為現代化,所異者為實現現代化的路徑、指標系統,還包括實現共同富裕等克服西方現代化弊端的內容。目前傳統文化研究領域過于集中在文史哲領域,而現代化的研究需要更多的社會科學、政治法律學科的學者參與。三是加強國際合作。通過舉辦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國際活動,山東圍繞優秀傳統文化形成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在此基礎上,要加強國際交流的針對性,建議與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學術機構進行點對點的合作,這樣可以提高國際交流的效率。我們定期舉辦國際論壇,所設計的主題和邀請的國外學者,都可以有更強的“國際意識”。

中國文化“兩創”的智慧

武漢大學國學院教授、哲學學院原院長 郭齊勇

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兩個結合”,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我們準確把握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智慧的基本特色、內容、優勢及在歷史上的積極作用提供了遵循。具體而言,應重視中國文化的三性:主體性、根源性與開放性。

一百多年來,在中國的土地上,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傳統文化、西方近現代文化不斷融合。我們的馬中西相融合的現代文化是主體性的文化,其根源在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這一傳統開放包容,因此有了外來的西方文化,尤其是與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當代馬中西相融合的新型文化的建構,包括了對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改造,既非全盤接受,也非全然拋棄。馬克思主義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為傳播并得到具體發展的基礎。我們要深度發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度契合的內涵,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堅持文化自信與推陳出新,在新時代做好中國文化的“兩創”。

今天,中國文化、儒學面臨新的挑戰,面臨新的發展契機。首先是文明間的對話與交流,此外還有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如人工智能)的挑戰等。對文化創新要堅持同情的理解、理性的批導、開放的吸取、創造的轉化,開展文明對話、交流、互鑒。一方面,應當與時俱進,健康發展,返本開新,創造轉化,特別是不能封閉,而要堅持開放多元,對話交流,尊重他者,吸納百家;另一方面,要有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自有定力,反對隨波逐流,迷失自我。要認識與尊重自己的傳統文化,進而尊重其他文明傳統,這樣才有益于自身文明的創造性轉化及世界各民族文明的相互理解、對話、交流與互動。

開創思想文化領域的新紀元——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曲阜的歷史意義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文史哲》雜志主編 王學典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曲阜,是一個重大的文化史、思想史、儒學史事件,影響十分深遠。這種影響集中體現在以下四點:

一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始了實質性結合與融合。打通了當代主流意識形態與中國傳統主流意識形態之間的壁壘和隔閡,把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貫通起來,把中國共產黨人的終極追求奠定在有五千年之久的中國歷史文化的根基上,其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不言而喻。二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的結果徹底終結了西方中心主義。在思想文化領域,“拿來主義”“別求新聲于異邦”的時代已成歷史。三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整個中國思想界學術界的中國化。習近平總書記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相結合相融合,這不僅是更深一步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且為所有外來思想文化學術的中國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四是在實踐層面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貢獻山東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所歸納的文化精華,源自儒家經典,在今天的山東依然有著深厚的遺存。山東所倡樹的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將為我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生活化提供一個可靠的載體。

扛起宣傳推動弘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

光明日報社華東第一黨支部書記、光明日報社駐山東站站長 趙秋麗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曲阜并發表重要講話,這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世界正在出現前所未有的巨大調整、動蕩、變革的關鍵時刻的一個重大事件。

九年來,《光明日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發揮思想文化黨報優勢,扛起宣傳推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旗,連續九年跟蹤采訪,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曲阜時間節點,每年一個主題在頭版頭條和其他重要版面刊發大型系列報道,充分運用消息、通訊、評論、座談紀要、新媒體等各種體裁,匯成“組合拳”,形成規模宣傳效應,在全國形成聲勢,助力山東行進在全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第一方陣。九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牢記囑托,堅持以文化“兩創”踐行“兩個結合”,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著力打造儒學研究創新發展高端平臺,在研究闡發、普及教育、實踐養成、保護傳承和傳播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今天重溫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闡釋其深刻內涵和重要意義,弘揚和挖掘儒家文化的現代價值,促進文化“兩創”,推動“兩個結合”,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有利于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致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的賀信指示要求,更好團結、聯系、引導、服務知識分子,和山東人民一道,深入貫徹“兩個結合”,推動文化“兩創”,在宣傳推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征程中不斷邁出新步伐、作出新貢獻。(文章來源:大眾日報03版 2022-11-29)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