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8日,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新輝煌”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挖掘闡發孟子思想與荀子思想的價值內涵和現實意義,孟子研究院與濟寧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舉辦孟荀思想解讀活動。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濤,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茂澤線上出席活動,并分別做《荀子在中國儒學史上的歷史地位和思想貢獻》、《孟子思想要點及其特質》主題講座。孟子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研究員陳曉霞主持活動并總結講話。黨委委員、副院長趙龍出席活動。
張濤教授從先秦儒學的發展脈絡、《荀子》其書與《荀子》引經考論、荀子的思想貢獻以及荀子思想對后世的影響進行了詳細的梳理和闡述。張教授指出,荀子在儒學發展進程中對孔孟思想進行了傳承、發展、融會和創新,荀子提出的“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是以政治處理道德,從而達到內圣與外王的貫通。荀子思想體現了儒學在變革時代堅持理想、與時俱進的品質,對社會現實和歷史進程產生重要影響。
張茂澤教授從孟子生平及其思想要旨、“人性善”說、“仁政”說、孟荀的思想異同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發。張教授指出,儒學思想發展過程中,人性論上凸顯出德性論和氣性論的交叉、融合發展,人性是天人合一的邏輯中介,孟子認為人的本性都是向善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人們通過修身養性,均“可以為堯舜”。隨后,張教授圍繞孟子荀子人性善惡的判斷、以及修身之方法的比較,來解讀孟子性善論荀子性惡論之異同。
陳曉霞對張濤教授、張茂澤教授的精彩講座表示衷心的感謝。她表示,整場講授旁征博引、觀點鮮明,讓我們受益匪淺、深受啟發。陳曉霞指出,當代儒學的重建,不僅要繼承孔孟之道,更要吸收并發展孔荀之制的內容。孟子荀子思想在人性論、治理觀、修身觀、歷史觀等方面,對于當今社會的發展同樣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陳曉霞強調,孟子研究院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進一步深入挖掘儒家思想的時代價值,在儒學與當代社會的雙向互動中,不斷推動儒學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持續加強與國內高校院所的聯系合作,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征程中不斷邁出新步伐、作出新貢獻。
本次活動是孟子研究院參與共建的教育部“文化+網絡”雙賦能數字化思政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內容之一,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舉辦。參加本次活動的有孟子研究院全體人員、全國36所高校的部分老師、同學以及廣大國學愛好者共300余人。
線上參會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