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家訓文化,推動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 來源:南方網
  • 作者:李育林
  • 2023年01月11日
  • 審核:
  • 瀏覽(656)
  • 收藏
瀏覽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發表了系列重要論述,把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提高到了治國理政的新高度。“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被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等多個重要文件,通過黨章、黨內法規、法律、政策文件等手段多管齊下、協同發力,有效推動了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省眉山市三蘇祠考察時指出:“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好的遺產。要推動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激勵子孫后代增強家國情懷,努力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清白做人、勤儉齊家、干凈做事、廉潔從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養新時代共產黨人的良好家風。”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有助于提升個體的精神品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顏氏家訓》有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樣的話語,人們更愿意相信自己親近的人,當孩子面對不同觀點、價值觀之間的矛盾或選擇時,父母的意見或建議往往更為奏效。因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家長要時時處處給孩子做榜樣,用正確行動、正確思想、正確方法教育引導孩子。要善于從點滴小事中教會孩子欣賞真善美、遠離假丑惡。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變化,隨時做好教育引導工作。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有助于促進家庭的和睦興盛。家庭不僅是容身之所,還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承載著對子孫后代的美好祝愿和希望。自古以來,家庭和睦、家道興盛、家庭幸福都是人們不變的價值追求。古語有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家門人才輩出,家道長盛不衰,大多都與良好家風的傳承息息相關。要想家道興盛、長久不衰,就必須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給子孫后代建設好、留存好優良家風這份“最好的財產”。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有助于涵養清朗黨風政風民風社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家風不僅是社會風氣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風氣的風向標。優良家風包括但又不僅限于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理、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內容,它廣泛涵蓋了人與自身、人與他人、人與家庭、人與社會、人與物之間的關系。家風自身內涵的復雜性,決定了其在不同家庭中的呈現也是不同。家風差,固然會敗壞社會風氣,但一個家庭的“和諧”家風卻也并不必然就能有益于社會。“父為子隱,子為父隱”中內含的注重親情無可厚非,但若不能掌控好分寸,則可能也無益于社會。因此,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中鑄魂至關重要。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形成了豐富的中華傳統家訓家風文化。其中,既有曾子殺彘教子、孟母三遷和斷織教子、岳母刺字等廣為流傳的家訓家風故事,又有《帝范》《顏氏家訓》《袁氏世范》《庭訓格言》《朱子家訓》《曾文正家書》等家訓名篇,這些都是古人在進行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中留給我們的寶貴歷史經驗和精神財富。新時代推動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中華優秀傳統家訓文化資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固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鑄魂,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家訓文化中的傳統家庭美德。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理、遵紀守法,這些是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也是現代家庭美德的基本內容,我們要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發揚光大?!额伿霞矣枴酚性疲?ldquo;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良好的家風家教才是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我們要為子孫后代留下優良家風家教這一最好的遺產。

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家訓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方法。蒙以養正、言傳身教、嚴慈相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相機而教、因材而教、循序漸進等,都是中華傳統家訓教化中常用的教育方法,對現代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價值和借鑒意義。中華傳統家訓文化十分注重遵循孩子的教育規律。司馬光在《家范》《居家雜儀》中,從胎教開始,分年齡階段設計了對孩子的家庭蒙養方案。雖然放在今日,其科學性和普遍適用性值得懷疑,但這足以表明古人非常重視使用循序漸進的教育方法,強調家庭教育要契合孩子的成長規律。這些教育方法不僅對現代家庭教育具有方法論上的意義,而且對新時代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也有啟發價值。

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家訓文化中的家庭教育載體。推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需要依托一定的載體,古人在把家教家風建設生活化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周武王的“銘訓”、孔子的“過庭之訓”、孟母的家訓等都是將家庭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具有很強的生活化氣息,有利于良好家教家風的實踐養成。古人在注重言傳身教的同時,還利用銘文、名言警句、詩歌、戲劇、家書等實物載體來傳承家風家訓。《朱子家訓》全文雖僅500余字,但使用了名言警句的形式呈現,字句朗朗上口,至今都被廣為流傳。其中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等內容對現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仍大有裨益。

要堅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指導方針,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家訓文化。中華傳統家訓文化植根于傳統農耕文明,尤其深受儒家文化傳統的形塑和影響,這決定了其在具有諸多精華成分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摻雜了不少糟粕成分。家庭地位的不平等、重男輕女現象、重負面懲罰輕正向激勵等都是其包含的一些弊病。中華優秀傳統家訓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根同源,要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方針,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中華優秀傳統家訓文化中的家庭美德、家國情懷發揚光大。要堅持以歷史觀照現實、以傳統滋養當代,推動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及其高質量發展。

作者:李育林,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研究項目“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研究”(編號:2020GXJK067)的階段性成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