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鄒魯文化城市,就是指在一個城市、一個地區形成了弘揚儒學、崇尚道德、堅持理想的鄒魯文化之風。鄒魯文化城市的名字不是現代人加上去的,而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當中被社會所公認的。這些城市的先人們,千百年來傳承鄒魯文化。參加鄒魯文化城市座談會的地方領導、專家學者,都以被譽為鄒魯文化城市而感到非常自豪、非常驕傲。中國這么多城市,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可以被稱為鄒魯文化城市的。
在這里,我想再談一下鄒魯之風的形成。
關于鄒魯之風形成的過程,并無直接的文獻記載。但作為鄒魯之地一種“儒風”文化現象,來探討其形成的歷史軌跡,我們大致可以作如下的追溯:鄒魯之風的文化基礎,應該上溯至周公封魯之時,其在春秋戰國之世的形成發展過程大致經歷了肇于孔子、興于子思、盛于孟子三個階段。
春秋末到戰國中期,是由鄒、魯兩支文化到“鄒魯”文化融二為一的完成期。它以文化下移、士的崛起為基礎,以孔子大興私學為途徑,以鄒魯士風的一體化形成為展現,實現了鄒魯文化融二為一的過程。鄒魯文化是在制度文化大變革時代產生的新區域型的文化。而其結晶體,即表現為“鄒魯之風”。
縱觀“鄒魯之風”的形成、發展過程,結合《莊子·天下篇》及先秦文獻對“鄒魯之風”的有關記載,我們得知,在戰國時期能夠傳頌孔子的五經,發揚光大儒家思想的主要是“鄒魯之地”。讀經誦儒已經成為鄒魯之地的傳統,后經過子思、孟子的傳習教化,市民崇尚儒學、傳習六經,蔚然成風。“鄒魯之地”更成為一個傳承經學、弘揚儒學的核心區域的通稱。由孔子之“魯”擴大到孔孟之鄉的“鄒魯”,并形成了一種區域文化的特殊氣象,“崇儒誦經”就被稱為“鄒魯遺風”。歷經朝代更替,歲月變遷,文化的下移,“鄒魯”始終作為回溯儒家文化淵源、追慕故鄉遺風的代名詞,基于鄒魯之地所形成的“鄒魯文化”更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和“主干”的特有符號。
因此,“鄒魯之風”實際是一種士風,亦即在鄒魯之地形成的一代知識分子的時尚風氣。主要有四個特點。
一、鄒魯之風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風氣
當時戰亂四起,社會巨變,戰爭頻繁,“士風”的主流是熱衷政治,競逐功利,著書立說,游說諸侯,迎合時尚。唯有鄒魯地區以“述唐虞三代之德”為己任,堅守傳統,弘揚傳統。顯示的是一種特立獨行的社會風氣,不合時俗,卻為民族文化的傳承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也就是說,它是一種歷史擔當精神、文化自信精神。孟子“言必稱堯舜”,鄒魯之士對三代以來的經典文獻《詩》《書》《禮》《樂》熱衷研習、傳誦,以致形成了一種鄒魯士人共同創始的獨特文化風氣。
二、鄒魯之風是尊孔崇尚儒學的風氣
孟子以“私淑孔子”自道,以“乃所愿,則學孔子也”為人生追求的目標,以孔子編定的六經為教材,“聚天下英才而教之”。鄒魯之士, 對《詩》《書》《禮》《樂》獨“能言之”,這在戰國中期、列國紛爭的大環境下是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象。從戰國儒學發展講,鄒魯則是弘揚孔子儒學、培育儒家學者、堅持傳播和發揚儒學的一個大本營和文化基地。
三、鄒魯之風是一種崇尚道德、盛行文明的風氣
鄒魯之士研修《詩》《書》,深挖圣王先賢的“圣德”,以為自己的楷模和榜樣。鄒魯之士的時代使命就是要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社會環境下,大力弘揚傳統美德。鄒魯文化是中華傳統文明的代表。以前鄒魯這個地方是禮儀之邦,而遍布全國各地的鄒魯文化城市也都是禮儀之邦。
四、鄒魯之風是堅持理想、壯志有為、蓬勃向上的風氣
由孔子到孟子,歷覽鄒魯之風形成的精神發展過程,都體現著一種胸懷天下、積極入世、奮發有為的人生態度。孔子及其弟子、子 思、孟子是這樣,鄒魯之士也是以此精神為主體的這樣一個知識分子群體。而由這樣一個群體形成的士風,也同樣充溢著這樣一種“士”的精神。這應該是鄒魯文化城市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文化“兩創”,實現“兩結合”的重要落腳點。怎么樣把儒家文化的精髓和當前我們社會主義新時期思想結合起來,怎樣讓“兩結合”落地,怎么樣轉化成新時代文明建設的動力?這是鄒魯文化城市應該深負的責任。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需要大力弘揚以鄒魯文化為主題的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鄒魯文化城市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搭建起鄒魯文化城市間的溝通橋梁,在新時代打響鄒魯文化品牌,共同推動這一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此,我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要通力合作。全國各地的鄒魯文化城市一定要通力合作,在全國各地擦亮鄒魯文化城市品牌。要加大宣傳力度,在自媒體上宣傳、在學術界研究、在社會風氣上宣傳,時刻以鄒魯文化城市為豪。把鄒魯文化和當地的新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就是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落腳點。
二是加大研究交流力度。尼山世界儒學中心、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鄒魯文化研究,成立相應的研究中心。各地鄒魯文化城市也成立相應研究中心,把鄒魯文化的傳承弘揚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實抓好。鄒城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視,高舉時代賦予鄒城的歷史使命,做強做大鄒魯文化城市座談會這一平臺。
三是把鄒魯文化和和文化“兩創”“兩結合”結合起來。各地鄒魯文化城市要堅持把實現“兩創”、把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轉化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真正做到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覺”。
(本文根據王志民在第七屆鄒魯文化城市座談會上的發言錄音整理,有刪減)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