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抓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普及,助力學校德育工作提質增效,2月25日上午,孟子研究院“孟母大講堂”公益講座在濟寧市實驗初中長溝校區成功舉辦。
根據校方的要求,本次活動由孟子研究院家庭教育公益講師陳翠平、于紅軍分別針對初一年級和初二、初三年級的學生家長做專題講座。
陳翠平老師為全校初一年級近200名學生家長做了題為《學教育智慧 做幸福父母——跨越人生的欄桿》的分享。
陳翠平老師強調,孩子的成長受家庭、學校、社會三大教育環境的影響,家長沒有理由不重視家庭教育。陳老師針對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在學習上所發生的一些看得見或看不見的變化,提醒家長要跟上孩子成長的節奏,適應變化,及時轉變自己在孩子的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當好孩子的“副駕駛”。同時,陳老師根據自己多年在一線教學,與學生打交道的經驗,提醒家長“關系是教育的前提”,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作為父母只有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對孩子的“教育”才能真正被孩子所接納。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同時也是不完美的,作為家長只有堅持自我成長,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的性格特質和潛能,看見孩子的優點,走進孩子的內心,才能和孩子一起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于紅軍老師為初二、初三年級500余名學生家長分享了《青春期——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和后疫情時代學生心理的調適》。
初二、初三的學生已經進入了青春期,尤其是在經歷三年疫情和長時間的網課之后,如何做好后疫情時代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是家長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和難題。于紅軍老師從養育的關鍵期和當下教育的評價導向入手,引導家長審時度勢、尊重教育規律,提升自身引領青少年成長的能力;樹立“立德樹人”的理念,家校共育,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于老師強調,青春期的孩子重在“養正”和“養志”。家長在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更要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和心理健康,謹防孩子得“空心病”。
最后,于老師告訴家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青少年學生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人文沃土,要讓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在青少年心里生根發芽。
濟寧市實驗初中長溝校區黨支部書記、校長張志斌,德育副校長楊樹林,孟子研究院傳承普及部副部長朱翠翠及長溝校區全體班子成員、部分師生代表、近700名學生家長參加了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