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素以“孔孟之鄉、運河之都”著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山東省確定的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先行區。近年來,濟寧市推動研究闡發“守正”與推廣普及“創新”并重,讓優秀傳統文化在走“新”又走“心”的現代表達中熠熠生輝。濟寧市委常委、副市長董冰日前接受專訪,介紹了濟寧市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深入研究闡發,守正創新
“守正”,創新形式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研究。
2022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文藝演出
董冰介紹,濟寧通過創新聯合協作,搭建了儒學研究高端平臺。平臺匯聚尼山世界儒學中心、曲阜師范大學等省市儒學研究教育機構。面向海內外選聘23位儒學研究高端人才,組建12個儒學研究高端學術團隊,儒學研究的引領地位持續鞏固。
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 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開幕式
實施“兩創”研究工程,夯實世界儒學話語權。近年來,濟寧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研究項目87項,出版《儒學精神與中國夢》等學術著作150余部,在海內外權威期刊刊發《儒學的三個階段》等學術論文890余篇。舉辦由陳來等儒學大家領銜的“四書”解讀活動,在海外出版發行《孔子家語通解》等代表性著作多語種版本,夯實世界儒學話語權。
依仁游藝,研學修身
借助重大文化活動搭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高地。濟寧連續舉辦或承辦39屆國際孔子文化節、8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承辦2018央視春晚、2018央視秋晚、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2021“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2022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論壇、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等重大文化活動。
大力推廣普及,創活態傳承之“新”
濟寧創新活態傳承,將文化“兩創”與干部政德教育、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層社會治理有機結合,助力傳統文化在走“新”又走“心”的推廣普及中“落地”。
兩創示范點常態化開展百姓儒學、非遺體驗等活動
濟寧市將政德教育融入“兩創”,滋養干部思想活水。“圍繞講清楚‘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主責主業,將優秀傳統文化中符合時代需要的價值內涵創新轉化成為滋養干部政德修養的思想‘活水’。” 董冰表示。
在濟寧,政德教育突出“四性”和實踐導向,創新運用現場教學、體驗教學、禮樂教學等教學方式,力求把新時代政德要求講到干部心坎里、印到干部頭腦中。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實踐,濟寧干部政德教育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相輔相成的格局。
將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校園教育
用優秀傳統文化涵育新時代文明實踐,濟寧也有“活招” “實招”。推廣愛心超市、文明積分等典型做法,做優“五為”志愿服務項目667個,創新文明實踐“幸福食堂、雛鷹課堂、蒲公英講(夜)堂、儒學講堂、結婚禮堂”五堂志愿服務模式,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8萬余場。實施“鄉村儒學”“社區儒學”推進計劃,建成13處尼山書院、3016處達標“儒學講堂”,開展儒學活動4.8萬余場,服務群眾280余萬人次,“儒學講堂”經驗入選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案例。創新校園教育路徑,基礎教育方面開展“一校一導師”“一校一品牌”等創建活動,打造優秀傳統文化“課堂+育人”模式,“孔孟之鄉中小學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實踐探索”榮獲國家一等獎、省特等獎。
濟寧打響“和為貴”社會治理品牌
另外,濟寧推動德治與法治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創立“和為貴”品牌,探索“分類建團隊、協作解糾紛”的工作思路,依托全市覆蓋156個鄉鎮(街道)調解團隊、6750個村(社區)調解室和90余個“和為貴”調解組織,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營造“以和為貴”的社會氛圍。2022年,“和為貴”調解室共調解糾紛16250件,調解成功率99%以上。
堅持全面融入,推動文化“兩創”走在前、開新局
“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以重大活動為牽引,以示范區建設為載體,以全面融入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著力抓好8項工作,推動文化‘兩創’走在前、開新局。”董冰表示。
千年傳承,盡顯方寸之美??赘¢w小印章做出大名堂
聚焦宣推城市形象,濟寧將構建大宣傳格局,制定高層次、多維度的濟寧整體宣傳方案,擴大濟寧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聚焦重要節點,爭取中央、省級高規格論壇、研討會、座談會等活動落地濟寧,精心策劃文化“兩創”十年成果展,立體展示我市文化“兩創”成就。更高標準承辦國際孔子文化節、第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推出一批重量級學術成果,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高地。
祭孔大典傳承中華“禮”文化
聚焦深度融合,放大文旅資源優勢,籌辦中國研學旅游發展大會、全市旅游發展大會。實施景區管理服務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將重點景區“連點成線”,打造世界級旅游景區。
聚焦招大培強,狠抓文化系統助企攀登,年內新增規上文化產業30家,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200億元。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提速推進文旅項目,積極建設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和文化體驗廊道。
尼山圣境,集文化體驗、修學啟智、生態旅游、休閑度假、教育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載體
聚焦示范區先行,完成尼山文化片區規劃編制,加快實施魯源小鎮、儒學中心聯合研究生院等14個重點項目,推進建設全國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全國教師培訓基地、全國青少年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驗基地“三大基地”,再建設200個“兩創”示范點,打造文化“兩創”示范先行新標桿。
聚焦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開展“百千萬”文化惠民活動,實施國有綜合博物館“一縣一館”工程。加強高品質文化產品供給,常態化舉辦主題性文藝作品征集、書畫攝影展覽、群眾性文藝創作等活動,營造濃厚的社會文化氛圍。
兩創示范點牛樓小鎮
聚焦提升“四力”,實施宣傳干部隊伍錘煉提升工程,全方位提升宣傳干部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專業素養。
聚焦合作平臺搭建,充分發揮濟寧市文化交流協會作用,加強與國內外先進地區的合作交流,常態化開展文化交流、文藝創作、展演展覽、學術研討等活動,擴大濟寧文化發展的外向度、美譽度、影響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