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吨泄仓醒腙P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而文化正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走過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文明在長期演進過程中,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至今,作為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和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等文化精髓依然歷久而彌新,閃耀著恒久的思想光芒。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需要我們深入挖掘,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實事求是地說,任何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時空條件的影響,受到當時的經濟狀況、認知水平、地域特點、社會制度的制約,因而必然會存在一些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的東西。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本著科學的態度,全面、客觀、辯證地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復雜性和兩面性,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辯證地加以取舍,有揚棄地加以繼承。既不能片面地講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講厚今薄古,而是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新時代新征程,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做深做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工作。一方面,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另一方面,按照時代的新要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我們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置于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坐標之中加以審視,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調、同現實文化相融通,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就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
歷史不斷證明,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結合新的時代條件,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相貫通的基本要求與有效途徑,實現內容上的聯結、方法上的契合、價值上的融通,通過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更加充分激發出來,使其彰顯出更加強大的影響力、感召力、生命力。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哲學系)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而文化正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走過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文明在長期演進過程中,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至今,作為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和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等文化精髓依然歷久而彌新,閃耀著恒久的思想光芒。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需要我們深入挖掘,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實事求是地說,任何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時空條件的影響,受到當時的經濟狀況、認知水平、地域特點、社會制度的制約,因而必然會存在一些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的東西。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本著科學的態度,全面、客觀、辯證地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復雜性和兩面性,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辯證地加以取舍,有揚棄地加以繼承。既不能片面地講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講厚今薄古,而是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新時代新征程,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做深做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工作。一方面,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另一方面,按照時代的新要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我們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置于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坐標之中加以審視,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調、同現實文化相融通,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就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
歷史不斷證明,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結合新的時代條件,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相貫通的基本要求與有效途徑,實現內容上的聯結、方法上的契合、價值上的融通,通過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更加充分激發出來,使其彰顯出更加強大的影響力、感召力、生命力。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