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節,又聞滿城艾飄香。
不知何時起,許多農村人進了城市,也把習俗帶了來,漸漸地也讓城里人學了去。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漸漸流行起來,倒是清明包餃子、端午吃粽子這些城里人的習俗,也漸漸被農村人學走了。
去年端午的前兩天,我帶女兒去超市,食品區不僅有琳瑯滿目的粽子,還有小把的艾枝在出
售。一把五六枝的樣子,問問價錢,3元一把,也算合適,順手買了6把來。女兒問買這么多干什么,不就外門和家門各插兩枝就行了??伤睦镏?,這艾葉可是好東西呢!
小時候,農村人有病不出村,赤腳醫生的衛生箱就盛著全村人的健康??杉词惯@樣,也是能不用就不用,于是土方、驗方成了治病的良方。
我小時候每到夏秋之交,肚子常隱隱作痛,母親就把端午時插在高粱秸夾墻上的干艾枝取下,一片片地摘下葉子,細細地揉碎,放在破陶碗的殘片里,點火后擱在我的肚臍上。陶片透氣,艾火的熱氣透過陶片,那看不見的溫熱緩緩到達肚臍。等陶片滾燙了,再墊上裝了艾草、干姜的布墊,一次熏上一炷香的功夫,三兩次也就好了。
姐肚子疼的時候又不一樣,母親把整條艾枝洗凈,放在鐵鍋里熬艾水,等水變成了濃茶色,就舀上三大碗,放上鮮姜紅糖讓姐喝,還要用鍋里剩下的艾葉水泡雙腳。姐說,這法子很管用。
我調皮打鬧刮破皮、流了血,母親會一邊數落我不知道愛惜自己,找罪受,一邊慌慌張張地把根干艾枝燒成灰,搽在有傷的地方,再從爛衣服上扯塊布,細心地給我包扎好。有時還用艾葉煮上3個雞蛋讓我吃,說是這樣好得快。
夏天屋里蚊子多得坐不住。睡覺時,我又常蹬開手工織完又漿洗的,密不透風的蚊帳布,圖涼快??次疑砩媳晃米右У妹苊苈槁榈募t疙瘩,母親就熬了艾葉水,用布蘸著,反復地給我擦。等傍晚再起蚊子,母親就趕我上街玩,她就忙著,在泥盆里點上把艾枝挨屋熏,還要關上屋門悶一會兒。等晚上再睡覺的時候,果然蚊子就少多了。
每到秋涼入冬,父親常犯腿疼病。母親又把高粱秸墻上的干艾取下來,揉碎,用我反正面都用完的本子紙,卷成比卷煙大的煙卷來,點燃,在父親腿疼的地方來回地熏。艾香濃郁的煙霧中,父親很享受,這也成了他煙葉里摻艾葉的理由。他說艾葉的氣味比煙葉好,所以摻到一塊正好抽。這習慣,直到父親八十多歲因為氣管炎戒了煙。那時我家菜園的水井邊,自留地的溝沿上,種了許多的艾。這東西屬根生,一竄一大片的。每到端午節,母親就要割上兩大捆,用勾擔挑回家里,晾在堂屋的房檐下。趁太陽出來前,在所有的門上、窗上,屋里的高粱秸夾墻上,都插上艾枝,說是能避邪熏蟲。還用艾枝煮雞蛋,然后喝艾水,吃雞蛋,當然這些也是太陽出來之前做完的。
那時村里人還沒有誰聽說過粽子的,也很少有人吃得起大米。每年的端午節差不多正趕上麥
收,所以太陽還沒出來時,小孩子盼了一年的“五當五”,也就這樣既簡單又隆重地過完了。放了麥假的小孩子,也就拿著鐮刀,跟著推膠輪車的大人們上地了。
父親說,艾草看似小樹一般,郁郁蔥蔥,可總是春生夏長,經霜也就枯黃萎落了。等到來年春暖,又會萌發一片。用艾枝艾葉治病療傷,以端午節時割取晾曬的最有效。可能是因為端午節臨近芒種前后,是一年轉向暑熱的時候,這時的艾草最旺盛,汁液和香氣最濃吧。
后來長大了,又學了中醫專業,對艾葉更有了濃厚的興趣和感情。艾,又名家艾、艾蒿,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看家藥材。灸用艾葉,一般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
南方人端午時除了插艾,還會插菖蒲。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
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這天灑掃
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端午節上山采藥,是我國各民族共同的習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艾草是很好的食物,在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糍粑就是以艾草為主料做成的艾糍粑。用清明前后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 1:2 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紅豆沙、綠豆沙及白糖和蜜棗等餡料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至今還會在春季采摘鮮嫩的艾草葉芽,作蔬菜食用。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之際,人們將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
株體泡水熏蒸,可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辛溫、味苦,入脾、肝、腎經。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臺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是選用艾草。
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草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
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
民間用艾草治病的土方、驗方,更是不勝枚舉。艾草加姜可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艾草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以及血液循環和手腳麻或瘀血;艾草泡腳加鹽適用上焦有火,經常眼紅、牙痛、咽喉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腳腿腫脹;艾草加花椒2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濕疹。
而今,又是一年端午節。這飄蕩了幾千年的艾香,還是那樣濃郁,那樣綿長。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