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文化“兩創”:村容美村民富村風好
  • 來源:濟寧日報
  • 作者:
  • 2023年07月03日
  • 審核:
  • 瀏覽(406)
  • 收藏
瀏覽字號:

今年 5 月 21 日,跟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實踐座談會觀摩團,《文化周末》記者來到孔子誕生地曲阜市尼山鎮的中部。這里是省級尼山文化旅游度假區的核心區,魯源河懷抱中的魯源新村觀摩現場,正在舉行射箭、古琴表演,大家在觀看中學到了“禮”。非遺傳承人帶領村民創作的泥塑等文創產品,賣相好、寓意新,廣受外地游客歡迎。

圣人原鄉,儒學搖籃

魯源新村是古代昌平鄉故地,春秋時期,孔子父親叔梁紇在此任陬邑大夫。村子北靠文化名山尼山,南鄰有睡佛美稱的昌平山,東傍以孔子母親命名的顏母山,地處尼山文旅度假區腹地,與尼山圣境風景區和圣水湖渾然一體,形成了“一山一湖一圣人”的優美風景帶,素有“圣人原鄉,儒學搖籃”的美譽。魯源新村總面積5.7平方公里,有村民868戶、2830 人。這里的文化“兩創”實踐惹人注目,因緊鄰尼山圣境景區,魯源新村民宿經濟和文旅項目迅速發展,成為濟寧周邊鄉村文化游的熱門地點。魯源新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村莊規劃、民風培育、產業發展和基層治理,常態化開展經典誦讀、非遺技藝培訓、家風家訓分享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傳承文化基因,涵養文明鄉風。魯源新村創建黨支部領辦、市場化運作模式,發展傳統文化體驗、紅色宣講教育、鄉村旅游服務和生態農業觀光等業態。借助境內尼山圣境、耕讀書院、魯源小鎮等省重大文化旅游項目聚集優勢,引導村民開辦民宿 120 多家、星級農家樂20余家和文創工坊,完善旅游要素和產業配套,帶動村民創業就業和增收致富。今年,魯源新村以文化“兩創”示范點建設為契機,打造以“中華文化體驗、詩書禮樂傳家、美德健康生活”為特色的文化“兩創”示范村。對應國內外嘉賓學者“可看、可觀、可體驗、可感受”的全方位需求,將文化體驗、非遺手造、中華禮儀、傳統服飾、孔府美食等特色文化展示展演項目進行優化整合,打造“流淌的經典”儒學美德示范街區。按照村史館、蒲公英講(夜)堂、儒學講堂、幸福食堂、雛鷹課堂、結婚禮堂“一館五堂”總體布局,升級改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新打造一批“美麗庭院”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努力實現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村民更幸福、讓生活更富裕的目標。魯源新村榮獲“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濟寧市美麗鄉村示范村”等榮譽稱號,其發展模式先后被《新聞聯播》、新華社、《光明日報》等媒體報道。今年“五一”小長假,魯源新村接待游客1600多名。在這里,游客不僅可以住民宿,還可以在儒學美德示范街參與古琴、拓片、弓箭體驗,感受孔子故里的風土人情。而在5年前,這個村子還是一個偏遠山村。2019 年,魯源新村經統一規劃,建成面積23萬平方米的“別墅村”,2800余人搬進了788套新房,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記者在觀摩現場了解到,魯源新村依托孔子誕生地優勢,實施“以文富民”“以文化人”“以文安民”三大工程,帶動強村富民,培育文明鄉風,推進鄉村治理。先后創建為“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走出了優秀傳統文化強村富民發展之路。

以文富民,壯大鄉村產業

推進鄉村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壯大鄉村旅游、精品民宿、文化創意等產業。伴隨尼山圣境開園迎客和鄉村旅游的持續升溫,村民利用自家房舍發展民宿經濟,成為遠近聞名的“民宿村”。村黨總支成立“民宿聯盟”,以黨組織引領、專業化平臺托管、一站式旅游服務的模式,引導民宿產業規范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實現了“自我約束、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目標?,F已發展各類民宿120余家,帶動村民就業200余人。將文化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依托儒學美德示范街區,推動尼山硯雕刻、金石篆刻、碑石拓片、弦絲畫等非遺傳承,街區已入駐魯源書房、孔府印閣、禮樂雅集、漢風藝術、徐弓坊等文創公司8家。

以文化人,培育文明鄉風

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用活“講評幫樂慶”5種形式,實現基層群眾文化宣傳陣地全覆蓋。弘揚“敬老愛親、敦親睦鄰”優良傳統,典型創新“幸福食堂+老年公寓”農村互助新型養老模式,探索“文明禮堂”建設,打造“儒韻尼山”移風易俗品牌。倡樹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常態化辦好“百姓儒學節”,實施“圣地好家風”和“家風家訓進萬家”行動,以優良家風涵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村民生活。

以文安民,實現鄉村善治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思想精華,構建社會治理基層基礎,實現農村社會治理現代化。聚焦矛盾化解、群眾訴求辦理和基層監督等鄉村難題,創新無訟鄉村、說事必回、三省三察等工作制度,完善“和為貴”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品牌。推廣“美德信用積分”機制,以小積分換來鄉村大改變,激活鄉村治理“一池春水”。魯源新村借助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獨特優勢,按照“儒韻魯源,文明新村”的目標定位,利用儒家文化、民俗文化和田園文化,形成尼山圣境、魯源小鎮、耕讀書院、魯源生態采摘園和中華蜜蜂園為主體的旅游景區,打造集民宿、餐飲、娛樂、休閑、有機采摘于一體的旅游休閑綜合體,并將村莊整體納入鄉村研學游線路。

記者觀察

魯源新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置了尼山書屋、書法室、和為貴調解室、紅色記憶館等8個功能室,常態化開展經典誦讀、非遺技藝培訓、家風家訓分享、評先樹優等群眾性文化活動。今年,魯源新村被納入濟寧文化“兩創”示范點,打造了儒學美德示范街,成為游客和村民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間。“魯源書房”里有文化書店、孔府印閣、孔子郵局、漢字空間,漢風藝術館里可以體驗“仁、義、禮、智、信”儒家五常的弦絲畫線編技藝,“孔府小吃”可以品嘗傳承千百年的孔府美食,非遺制作技藝“徐弓坊”里可以體驗投壺、射箭,“文化禮堂”展示傳統中式婚禮,“禮樂雅集”和“手造集市”里可以祈福、觀展。魯源新村文化“兩創”實現了村容美、村民富、村風好的美好愿景,村民走向了嶄新的生活空間。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