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9日下午,由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孟子研究院、曲阜師范大學禮樂文化研究與推廣中心、喀什大學國學院聯合主辦,洙泗書院、孟子書院承辦的“慢廬·慢讀”之《孟子》通講第40期開講,同時,本場活動也是“慢廬·慢讀”之《孟子》通講的收官之戰。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孟子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研究員陳曉霞出席了本次活動。此外,近百名專家學者、儒學愛好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與了此次活動。
本期“慢廬·慢讀”之《孟子》通講活動由曲阜師范大學教授、禮樂文化研究與推廣中心主任宋立林老師擔任主講人,孟子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傳承普及部部長殷延祿老師擔任與談人,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劉昭擔任主持人。
講讀環節中,宋立林老師圍繞《孟子·盡心下》14.37 -14.38章節內容進行了通講。通講內容在詳細解讀文本的基礎上,又結合古代不同思想家的注解進行了詳細闡述。整個內容旁證博引、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深具啟發。
14.37章評論了中道、狂、狷和鄉愿四種人品,肯定“中道”之是,批評鄉愿的圓滑媚俗,沒有原則,“惡鄉愿亂德”是本章要強調的重點,所以,“須是孔孟之眼,方認得他是賊”。
殷延祿老師補充說,李贄《四書評》:“鄉原固是賊:一鄉也是個窩家。”“孔子在陳,何思魯之狂士?”正是要提升狂、狷,聚集更多“反經”之君子,以張“興庶民之說”,啟發民智,希圣希賢,不做鄉愿“窩家”。
14.38章是《孟子》全書的最后一章,可以說是全書的總結,也可以說是孟子的自序。此外,本章以“見而知之”、“聞而知之”作為關鍵詞,揭續儒家道統論的先聲,堯舜之道是孟子道統論的核心,包括內圣、外王兩重內涵;外王多就堯而言,而內圣多就舜而言。
殷延祿老師補充說,孔子去世以后一百多年,孟子出生;孔子故里曲阜、孟子故里鄒城南北相距四十里,孔子出生地尼山、孟子出生地鳧村東西相距十多里,它們構成了地理上的孔孟十字空間。了解以上的信息,我們再回頭閱讀“由孔子而來至于今,百有余歲,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就會有更加深切的理解,孟子道統傳承的危機之感、自任之重,躍然紙上。
互動環節,在主持人劉昭博士的組織下,線下與線上聽眾就自己的感悟和問題積極發言討論。宋老師、殷老師對聽眾的感想與疑惑,分享了自己的理解與心得。
(本期講錄的詳細內容及視頻,請關注后期的孟子研究院公眾號及B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