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隱沒在南陽古鎮里的聲息
  • 來源:
  • 作者:房子
  • 2023年07月12日
  • 審核:
  • 瀏覽(365)
  • 收藏
瀏覽字號:

2023年4月,南陽古鎮撥開面紗,在聲息之間,與我綿長的歲月,悄然晤面。

那扇時光之門打開,我看見泡水河將父親乘坐的船帶入南四湖……船艙的大米換回的谷物、湖產,撐起了我家的薄愁日月。微山湖一直到南陽湖及南陽古鎮小島上,被我的幼年望眼欲穿。

泡水河的大名叫運河,從詞到物,突破著少年初始認知的邊界,跨過了我的大半生。在村東的泡水河邊,在魚蝦喂養的日子里,在父親的舊物上,以及文字圖片里,運河水以救命之恩流淌在身體中、記憶里。而北部的南陽湖同毗連的陸地和水域,像珠光飛濺,熒光閃爍。

遠看南陽古鎮,形似琵琶,又似一艘狹長的大船,靜臥在清涼柔軟的湖水上。千百年來匯集的聲色,以天籟之音伏在光影之間,在茫茫水域,無聲回響。

浩渺水波環繞的南陽古鎮,被運河玉帶束住腰身,古舊房舍像寬松衣服上編織的圖案。這浮沉的身軀上,隱匿繁華與落寞的春秋,兩千多年。

今天重新言說,像要擦拭隱埋的軀體,追溯成長與變遷。懷揣對京杭大運河祖先式的緬懷,一起融入冥想之中。穿鎮而過的運河,給南陽鎮積淀了豐厚航運史,像一位得道升仙的老者,在聲名遠播里,與人瞻望交集。而同屬于運河古道,與之齊名的揚州、鎮江、夏鎮古鎮都早已城市化了,唯獨南陽鎮,仍以原生態勢和不變的市鎮格局,以及運河文化,矗立成活的運河博物館,并以孤本的人文記憶,走進世界文化遺產里。

古中國的漕運,隱沒在南陽古鎮的聲息里,滄桑流變,綿延出新。

南陽鎮戰國成陸地,衍生為鎮,元朝建南陽閘,明朝開鑿漕運新渠,興起碼頭。明清兩朝,可見“漁船,酒船,商船,米面船往來相接,帆檣林立如街市”。京杭大運河,背負生存與繁衍,尋尋覓覓,一路來此安營扎寨,又獨自穿過這片陸地島嶼,逶迤著向京城而去。

如今,小島物產豐富,水域充盈,水面蜿蜒著長龍似的貨運拖隊。南來北往的船只,依賴水運的命脈,接續著時代的繁榮。當年,據此而生的漁民遭遇古黃河決口,劫難而生;古鎮因京杭大運河穿過,河道被取直,以及溝通南北的優越性,讓南陽古鎮成為碼頭重鎮。天南地北的客商,在這個“孤懸于陸地之外的小島上”“風雨同行,和合而居”。

空氣濕潤,和風舒暢,沁入心魂。時光浮沉與生機交織,生息與味道古老幽深。這島,泥土浸在水里,自水中隆起,河水穿過泥土,彼此纏繞融合。自然形態,生生不息。

行船之上,眺望南陽水面,似睡似醒,泛著波光的臉溫良謙恭;走上岸,遍地青石板路,穩重而沉實。島上緩行、佇立,遠處水天相融,小漁村散落四處,簇擁的湖草如深色發髻,船聲在河里起落。近前灰磚青石房舍端莊古樸,古舊遺跡氤氳了時光厚度。我仿佛走進了時間的縫隙,導游女子帶著地域音色,一字一句復原往事與朝代細節,無數碎片連接著運河的斑駁云影。

當年商賈船只,走迢迢遙遙之途,為官差,為國運,為生途,千萬里奔赴,在此???。店鋪、酒樓、客棧向人敞開門扉,人們在此補充給養,轉換貨物,積蓄力量,趕往京城及各地……從初萌到鼎盛到衰亡及至現代營運,時光長途奔波,多舛命運已成為人類航運經驗的涅槃重生之地。

土地廟、清真寺、忠孝牌坊,康熙、乾隆皇帝下榻處,書院街、御宴房及石門門楣上康熙帝手書的“南陽鎮”……給人溯時光而上的線索與階梯。閘、閘官廳、河橋驛署與管河廳,明清的監運稅收、專管防務、守備等,可以想見元朝運河縱穿南陽泗河的情景……沿著遺存之物進入時光隧道,感受光陰與文化破除藩籬,在時光霧紗的對面,流轉著無盡的唱詞與畫像。聆聽與觸摸,沉迷與陶醉,一點點在心中孵化著新的內涵與生機。

領略南陽古鎮,在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古老法則,在于采菱摘藕、魚鷹捕魚的生存之道,在于人與自然相生相克產生的生存智慧。對自然的敬畏,對環境的認知,無論是創造勞作工具,還是發明各種捕魚方式,皆是因勢利導,讓據此而生的人,成為一個大家庭——為免除水患開鑿新河,商人無償資助面粉,無償捐贈修河工具,人人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和合民風盛行,且綿延至今。

遙想當年,一萬兩千艘渡船競相穿梭于古鎮運河。當地人經營的酒樓、客棧,山西人經營的糧行、當鋪,以及雜貨店、綢布店,密布林立,穿滿族服裝的人走來走去。百業興起,鼎盛繁華??滴跸陆希吹轿搴暮5母髯迦巳谇⑾嗵?,親如家人,欣然題寫了名垂歷史的“和合居”。

一縷天地之間凝結的氣息,縈繞在南陽古鎮。人在無限寬度與長度的斑駁長河里,沉浸、審視、認知,沖破了時間的隔閡,拓展了認知疆域。水運的光芒與史詩勾連,在流淌的血脈里,滋養著吐故納新的情懷。

扶運河橋欄桿,河壁以青石直立,水聲清透,雜草和魚群,靜動相宜。人的靈魂像要沉入這古鎮運河的深處,跟隨一滴水在悠長的夢境中,緩緩流淌。運河水走過漫長的人世,正如孔子說“逝者如斯”,老子說“上善若水”,具有“生命之水”的運河,自然“善利萬物而不爭”。天道亦是人道,道法自然。這最高之境的哲學之思的領悟,通透睿智了人間。

一條運河蜿蜒了無法盡述的年代與時光,南陽鎮參與無盡繁榮的京杭大運河的過往與今生,也參與著它的未來。孤帆遠去,槳聲燈影里來來往往的人,沉寂在了河水里。而運河水帶著命運密碼,在光陰里,獨自緩流。

南陽古鎮像一粒種子,繁衍生息了以運河為印記的生命域場。它像一盞燈火落在我少年記憶里,落在我出生的微山湖西岸村落里,落在父親講述的換糧與捕魚的故事里。

時光互通有無,變幻成水運之夢,在我經過湖壩與橋面,隔窗張望南陽鎮時,它像一輪落在水里的圓月,被虛幻冥思打撈起來,變成一種聲息塑形的美麗畫面。

(房子,棗莊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散文學會理事,魯迅文學院山東中青年作家班學員,發表詩歌、小說、散文等200余萬字。)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