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在詩中邂逅七夕
  • 來源:
  • 作者:鄧訓晶
  • 2023年08月22日
  • 審核:
  • 瀏覽(377)
  • 收藏
瀏覽字號:

夜幕降臨,窗外沒有了鳥兒歸巢的叫聲。一牙上弦月掛在深藍的天空,銀河上架起了一道鵲橋——七夕。自古歷代詩人寫下不少詩篇,我在詩中邂逅七夕,領略別樣的風景與情懷。

“迢迢牽牛星,皎皎漢河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首不知作者名的詩,是南朝梁蕭統編《文選》收錄的《古詩十九首》之一,被世間多少人喜愛,不知收獲了多少眼淚。

詩中的牛郎、織女,被一道銀河隔斷,咫尺天涯??椗棽?ldquo;不成章”,相思“零如雨”,隔河“不得語”。一個飽含離愁相思的少婦形象,躍然紙上,感人至深。讀之過目不忘,這是人們對牛郎織女愛情悲劇最早的謳歌吧。

杜甫的爺爺杜審言,五言近體詩的奠基人,對近體詩的形成與發展有卓越貢獻,是初唐五律第一人。

他在七夕之夜寫道:“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七夕之夜特有的意境映入我們的眼簾,明亮的月光,銀白色的露珠,青色的霞光隔開了星空;“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這只是寫七夕夜牛郎織女短暫相會的惆悵?不,杜審言是借牛郎織女的分離,喻自己與家人聚少離多。他一個宦游四海的小官,長年在外供職,能一家團聚,他就覺得幸福與滿足了。

因為杜審言對五言詩的貢獻,所以杜甫在給兒子的詩中說:“詩是吾家事”,要兒子傳承詩書世家。杜甫對詩歌的熱愛,遠遠超越了他的祖輩,是杜家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詩圣”。爺爺寫了七夕詩,杜甫當然也要寫,而且寫得很長。

開頭幾句就很驚艷:“千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看似很平常的詩句,吟來卻那么感人。兩個有情人,隔河相望,而那道不可逾越的銀河,阻斷了真摯的愛情。

七夕那天雖有喜鵲搭橋,可短暫的相會,怎解長長久久的相思,只有淚灑蒼穹。杜審言與杜甫的七夕詩,真的應了“詩是吾家事”,一個比一個寫得感人。

白居易也寫了七夕詩:“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殘月高懸,孤寂凄涼,懷著深長情思的有情人隔河凝望。苦苦等待七夕鵲橋,說不完的綿綿情話,道不盡的相思之苦,可良宵苦短,是那么殘酷無情。詩人筆下深深同情牛郎織女,抒發了哀怨與離愁。微月見證了這悲涼,見證了這凄婉與離恨。

南宋女詩人朱淑真一首《鵲橋仙 七夕》,讀罷令人蕩氣回腸:“巧云妝晚,西風罷暑,小雨翻空月墜。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微涼入袂,幽歡生座,天上人間滿意。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

晚霞多姿,似巧云晚妝,是不是織女的織錦?微微西風吹去了暑熱,悄悄來在葡萄架下,去偷聽金風玉露的喁喁私語。小雨飄來,這哪是雨,是牛郎織女的離別之淚。短暫的相見,是更多難以負荷的離愁,怎不淚雨紛飛。不寫相聚的歡喜、快樂,卻寫離愁,是不是詩人想到了自己不幸的婚姻,才把離別的痛苦寫得那么觸目驚心?

今夜,我煮一壺月光,仰望蒼茫宇宙,銀漢橫空;執一筆牽腸掛肚,抒寫七夕凄美的重逢和悲劇式的浪漫;吟一闕無邊的思念,忍顧鵲橋,又逢七夕。

在詩中邂逅七夕,一闕闕旖旎的平仄,和著那幾許歡情與離恨,在深邃的天空搖曳……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