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學術研究
儒學動態
“首屆中國古代史青年學者論壇暨中國史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舉行
來源:《光明日報》 2023年10月23日

  近日,“首屆中國古代史青年學者論壇暨中國史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濟南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軍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專家學者出席成立大會。中國史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是由中國史學會直接領導的全國性二級專業學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代管。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而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標志著中國史學會為黨和國家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服務邁出新的步伐。

  與會專家表示,中國史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加強學科建設,傳承弘揚優秀史學傳統,為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服務。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將積極推進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打通歷史與現實,打通古代和現代,深入研究、系統闡釋、科學回答中華文明向何處去、現代文明如何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適應、如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學術價值和重要現實意義的問題。從學理上把“根脈”和“魂脈”如何結合的問題理清楚、講透徹。同時,要注意到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加強不同文化體系、文明體系間的橫向比較研究,深入研究傳統文化現代化問題,為建設人類文明新形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學理依據、學術支撐、中國方案。中國史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將更好發揮學術平臺引領作用,通過多學科協同攻關的方式,深入開展傳統文化形成、發展、變遷的內在機制與演進路徑的研究和闡釋,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理論支撐。

  成立大會后,舉行了首屆中國古代史青年學者論壇。本次論壇由中國史學會和山東大學聯合主辦,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和歷史研究雜志社、中國史研究雜志社承辦。

  與會青年學者結合各自研究中的新材料、新問題、新觀點等,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呈現以下特點:新材料新研究。這一特點在傳世文獻相對不足的先秦秦漢和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史分會場尤為突出。兩個分組共有60篇文章,其中45篇都大量使用了出土文獻,對甲骨文、青銅器、先秦秦漢簡牘以及晉唐墓志和敦煌吐魯番、西夏文書的使用最為集中。其他以傳世文獻為主的文章也對出土文獻多有體現。宋元明清組也有多篇文章使用了新發現文書,如對公文紙印本《魏書》卷背小黃冊的研究、對清水江文書中“雍正十年由義里抱塘寨糧呈冊”的分析等,彰顯出新資料在宋元明清史研究中的活力。舊問題新闡釋。多篇論文對既有問題進行了重新討論,提出了新的觀點。如對甲骨文所謂“燮”及相關諸字進行新的討論,對唐德宗興元元年武亭川之戰的史源進行新的剖析,對明末座主門生關系與致朋黨之禍的關系進行新的研究等。大視野微觀察。多位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諸如秦統一進程、國家祭祀、秦漢政治權威、隋唐政權與周邊部族的聯動、唐后期藩鎮割據、明清財政體系的調整等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也有對唐代宮人、遷轉為京兆府戶曹參軍的白居易的人生際遇等個案式解讀。

  總體來看,與會青年學者重視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互相印證,既有對史實的考辨,又有對史學理論的思考,呈現了當代中國古代史研究的新面貌與特點。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