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歷史性貢獻及當代意義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作者:孫民 趙峰
  • 2023年10月26日
  • 審核:
  • 瀏覽(461)
  • 收藏
瀏覽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出席一系列重要會議、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推動我國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和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章,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重要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學的行動指南,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

  突出強調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文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主持或出席文藝工作座談會、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等一系列重要會議,每一次都重點強調相關領域工作的重要意義,并突出強調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2019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的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勝利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同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提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表示,在實踐中,我們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重要觀點,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貫徹、不斷豐富發展。2023年10月,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重申,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鮮明提出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黨和人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對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關于文化發展的總思路。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領導黨和人民推進治國理政的實踐中,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經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文化傳承發展呈現出新的氣象、開創了新的局面,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在實踐中,我們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重要觀點,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貫徹、不斷豐富發展。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首先,自信才能自強。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堅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務,就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其次,開放包容始終是文明發展的活力來源,也是文化自信的顯著標志。秉持開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最后,新時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須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守正,守的是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創新,創的是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

  深刻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這一主體性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的;是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通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建立起來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說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把先進的思想理論帶到中國,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引領中國走進現代世界,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顯示出日益鮮明的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成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只有通過“兩個結合”,馬克思主義才能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成為現代的,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才能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全面概括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部署要求

  習近平文化思想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導性,為進一步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七個著力”的重要指示全面概括了黨中央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部署要求。第一,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第二,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工作是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關系黨的前途命運、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第三,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歷史和現實都表明,能否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第四,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第五,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只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文化興,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第六,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要堅定不移將文化體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斷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要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第七,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并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作者系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