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第六屆地方檔案與文獻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曲阜師范大學舉行
  • 來源:
  • 作者:
  • 2023年11月23日
  • 審核:
  • 瀏覽(554)
  • 收藏
瀏覽字號:

會議背景圖(主辦方供圖)

  11月18日,第六屆地方檔案與文獻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曲阜師范大學舉行。會議主題為跨區域、跨時段、跨學科的地方檔案與民間文獻研究。

  增強檔案文獻研究的方法論意識

會議開幕式環節(主辦方供圖)

主題演講環節發言學者(主辦方供圖)

  開幕式上,曲阜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洪海,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委員、副主任劉廷善,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秘書組組長、《清史研究》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文鵬,曲阜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芳分別致辭。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黨委書記姜開勇主持開幕式。

  在主題演講環節,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中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朱英,中國現代史學會前副會長、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陳廷湘,劉文鵬,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張偉然,安徽師范大學原副校長王世華,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吳佩林,中國知網知識資源與數字出版中心副總經理張旭分別就《地方檔案發掘與歷史研究發展》《清代巴縣衙門檔案司法文書評介》《從地方檔案文獻發現“活的”清代國家制度》《基層檔案與社會史研究》《資料整理斷想——編纂<六百年徽商資料集成>的體會》《明代在孔府發展史上的重要性》《地方檔案、民間文獻整理的數字化轉換與數據庫建設》等議題發表精彩報告,深化學界對相關問題的認識與理解,增強檔案文獻研究的方法論意識。

  跨區域、跨時段、跨學科探討地方檔案文獻

  在分組討論環節,與會代表圍繞地方檔案與民間文獻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地方衙門檔案與民間歷史文獻的保存、整理與利用,圣賢后裔遺存文獻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地方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的發掘、傳承與活化,以及地方檔案、民間文獻整理的數字化轉換與數據庫建設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本次會議名家云集,議題豐富,融合歷史學、檔案學、法史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元學科,貫穿先秦到新中國成立后的研究時段,涵蓋理論研究、實踐考證、個案聚焦等豐富內容,掀起了地方檔案與文獻研究的學術高潮。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跨區域、跨時段、跨學科”已成為地方檔案與文獻研究的學術增長點,并對此研究路徑的未來走向展開進一步探索。

會議閉幕式環節(主辦方供圖)

  研討會閉幕式由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張小坡主持。山東省曲阜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孔德民在閉幕式上致辭,對本次學術研討會的舉辦給予充分肯定,闡述了曲阜以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為依托、多元并進的傳統文化發展規劃。最后,孔德民對與會學者們發出盛情邀請,置身闕里古建,體悟儒家文化,希望學者們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提出寶貴意見。

  地方檔案與民間文獻是中國歷史積淀與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對于闡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留存地方記憶與塑造文化認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與會學者表示,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本次會議的召開對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以《孔府檔案》為代表的地方檔案整理與研究的能力與水平,彰顯中華文明的底蘊與特色,助推歷史學及相關學科的深度融合與發展,打造以地方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為依托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交流國際平臺,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會議由曲阜師范大學、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主辦,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暨孔府檔案研究院、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孔子博物館、曲阜市文物局、四川大學西南文獻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華文明研究院共同承辦,《清史研究》編輯部、《史林》編輯部、《孔子研究》編輯部、《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部、《齊魯學刊》編輯部給予學術支持。來自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廈門大學、東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荷蘭)萊頓大學、安徽大學、安徽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孔子研究院、中國知網知識資源與數字出版中心等58所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及文博系統的百余名專家學者與會。

與會學者合影(主辦方供圖)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