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的老師都去看看,帶著一種敬仰受教育。”前不久,“人民教育家”于漪從曲阜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邢光手中接過了中國教師博物館榮譽館長的聘書,并對曲阜師大的辦館工作表示贊賞:“在曲阜辦起我們國家的教師博物館,我覺得非常好,做對了!”
作為至圣先師孔子家鄉的高等師范學府,曲阜師范大學近年來堅持擦亮師范教育辦學底色、厚植傳統文化辦學特色,規劃建設了全國首座以教師文化為主題、師德教育為特色的教師博物館,并入選首批“教育部師德師風建設基地”。學校以教師博物館為依托,著力在孔子故里筑起引領教師溯源問道、明德修身的“新杏壇”,打造研究闡釋、傳承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文化地標。
辦好特色展覽 弘揚教育家精神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書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這是一段展陳在教師博物館里的教育格言,由著名教育家、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親筆題寫。顧明遠還捐贈了自己多年來珍藏的著作,支持教師博物館建設“教育家書房”。
為了發揮好教師博物館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大學校”作用,曲阜師大在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的指導和支持下,開展了教育文物和“教書育人見證物”征集活動,并得到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鼎力相助,以及張桂梅、支月英、張玉滾等師德楷模的捐贈支持,整理收藏了一批史料、檔案、實物,為講好師德故事提供了豐富的“活教材”。
在此基礎上,教師博物館以弘揚教育家精神為主旨,建成了1.2萬平方米的展館,推出《教師的歷史》《教師的搖籃》《教師的典范》三大展覽,創造性展現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歷史、歷代教育名家和當代師德楷模的風范;同時發揮學校教育學高水平學科、中國史博士一級學科等學科和高層次人才優勢,開展專題研究并推出一批代表性成果,《教師博物館在文化傳承和師德教育中的創新實踐》在2023年榮獲第六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
拓展多元載體 創新師德教育
“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去堅守,而是堅守好了才有希望!”在教師博物館推出的“杏壇公開課”上,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支月英為曲阜師大的師范生們講述了自己扎根邊遠山區40多年奉獻教育事業的經歷和感悟。公開課前,大家集體觀看了以支月英為原型的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
“支老師的堅守,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讓我們明白了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點燃希望。我也想成為她那樣的人!”教師博物館大學生師德宣講團成員劉夢琪動情地說,她此前在教師博物館編演的話劇中曾飾演支月英老師。
從開設“杏壇公開課”、推出師德微話劇,到成立“教育家影像館”、排演主題舞臺劇《夫子》,再到編印孔子教化系列繪本、推出《師德嘉言》教育讀物,教師博物館堅持拓展路徑、創新載體,打造的品牌活動入選教育部“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獲評教育部“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展示項目”,譜寫了傳播弘揚教育家精神的生動篇章。
邢光表示,學校堅持引領教師隊伍守好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堅定“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理想抱負,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并將進一步發揮教師博物館作用,深入探索弘揚教育家精神的載體、形式、路徑創新,為“強教必先強師”貢獻孔子家鄉大學的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