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把教育、科技、人才提到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重要位置。著眼于構建完善的文化旅游人才培養體系、以科技創新點燃行業高質量發展引擎,一年來,在文化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上,文化和旅游部充分發揮科教引領支撐作用,探索科教工作新路徑,推進科技創新、社科研究、教育管理不斷取得新突破,賦能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持續賦能
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是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戰略,對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和增進文化自信自強、促進高質量發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都具有重大意義。
在推進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上,文化和旅游部在文化和旅游系統牽頭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印發分工實施方案,發布2023年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示范案例,聚焦文化和旅游數字化發展中的共性問題,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示范與引領。從蘇州絲綢博物館構建的絲綢紋樣資源庫到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上線的“浙里文化圈”應用,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各類文化機構正在經歷著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深層次變革。此外,文化和旅游部與國家網信辦共同舉辦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文化分論壇,指導召開2023四川數字文旅發展大會、福建省數字文旅工作推進會,并對相關單位的文化資源數字化情況進行調查評估,為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全面鋪開和落地打下良好基礎。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推動科技創新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文化和旅游部委托并實施國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研發項目9項、部重點實驗室資助項目9項,評定2023年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8家,一大批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紛紛落地,不斷激發文旅產業活力。同時,組織開展文化和旅游部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公布首批12個建設名單,這項工作的推進對于文化和旅游行業健全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強化高水平科技支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為充分發揮標準化工作對行業的重要支撐和保障作用,以標準化賦能文旅高質量發展,文化和旅游部印發了《文化和旅游標準化工作管理辦法》。這是文旅融合后第一個面向全行業的標準化工作規范性文件,有利于進一步強化標準引領支撐作用。目前,2023年文化和旅游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共出臺19項,立項23項,現行標準總量達到257項,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同時,遴選公布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典型經驗20項。推進2項國際標準立項,加快在研國際標準編制,聚焦數字文化、可持續旅游等發展方向,進一步提升國際話語權。
社科研究成效顯著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培育壯大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三大體系”建設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文化強國建設的水平和高度。
2023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在上海組織召開了“新時代中國藝術學發展研討會”,文化藝術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及相關單位負責同志近百人參會,會議發布了藝術基礎理論等8個學科的十年發展調研報告,這是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標志著藝術學研究工作進入新的階段。
為展示中國學術新氣象、以學術創新持續推動文化強國建設,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立項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16項、年度項目235項、部級項目18項。委托立項2023年度部級社科研究項目35項,實施“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系統青年科研人才扶持計劃”項目42項。通過以上各類社科項目的規劃引領,著力突出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建設這一重點任務,并持續推動科研助力行業實踐,為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深入推進行業智庫體系建設,提供優質應用對策研究成果,編發10余篇《文化和旅游智庫要報》,對推動行業工作起到了積極的助力作用。
教育管理提質增效
圍繞文化和旅游行業需求,著眼于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推動下,教育管理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高校共建工作會議在杭州市召開。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高校共建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為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已達16所,包括教育部直屬高校3所、地方高校13所,囊括了當前國內最高水平的專業藝術院校,涵蓋旅游類、語言類院校,兼顧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文化和旅游部高校共建工作形成了一個特色突出、類型豐富的共建高校序列,培育了一批優秀文化和旅游人才,推出了一批優秀文藝作品,完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探索出一條服務社會的新路徑。
為加大對西藏、新疆兩地基層文化人才培養力度,強化文化建設人才保障,文化和旅游部還組織實施西藏、新疆基層文化人才共建培養項目,9所共建院校面向兩地2023年招錄藝術類本科生40名,涉及17個專業。同時,組織實施西藏、新疆基層文藝骨干學歷能力“雙提升”項目,2023年由北京舞蹈學院面向兩地基層文藝工作者招收舞蹈表演專升本學生36名。
針對行業人才的成長規律、培養需要和技術技能水平,文化和旅游部推進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改革,修訂《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改革管理辦法》。立項實施全國文化藝術和旅游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項目39項,出版2021年項目優秀成果集。組織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對話活動,舉辦2023年全國文化藝術和旅游職業院校“學習二十大 鑄魂育新人”課程思政展示活動。同時,大力促進研學旅游規范健康發展,加強研學旅游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國家級研學旅游基地創建工作方案和相關行業標準。
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也讓一批教學成果得以更生動直觀地展現。在第十三屆“桃李杯”全國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中,共有來自全國27個省區市的64所院校的近千名學生參與演出250個節目,上演了17場學生節目展示、3場教師精品課展示以及1場綜合匯報演出,展現了新時期舞蹈教育的新氣象新風貌。在第四屆全國“梨花杯”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成果展演中,共有來自全國25個省區市的30多所專業戲曲藝術院校的222個節目同臺競技,拉開了戲曲教育創新發展的大幕。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新的一年,文化和旅游部將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圍繞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建設及文化和旅游領域重點工作開展任務,繼續實施“提質培優”行動計劃等職業教育示范性項目,統籌兼顧、重點突破,繼續推動文化和旅游科教工作創新發展,以科教之力夯實文化強國之基。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