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中國儒學通志·先秦卷·學案篇》
叢書名:《中國儒學通志》
叢書主編:苗潤田、馮建國
作 者:王傳林 著
出 版 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1月
目 錄
儒家圣王學案
堯舜學案
文武學案
周公學案
孔子與孔門學案
孔子學案
顏回學案
子路學案
子貢學案
曾子學案
子夏學案
子思學案
漆雕氏學案
樂正氏學案
孟子與孟門學案
孟子學案
萬章學案
公孫丑學案
荀子與荀門學案
茍子學案
韓非學案
李斯學案
儒道爭鳴學案
儒墨爭鳴學案
儒法爭鳴學案
儒家經典學案
《詩經》學案
《尚書》學案
《周易》學案
《春秋》學案
《周禮》學案
《禮記》學案
《儀禮》學案
《孝經》學案
《論語》學案
《孟子》學案
《荀子》學案
簡帛儒家文獻學案
參考文獻
叢書前言
儒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干,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它不但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教育等諸多領域產生過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對人類文明的 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 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容忽視的現代價值。儒家的思想理論 ,廣泛涉及人與自然、人與 人、人與社會、群與己、古 與今、知與行、義與利、生 與死、榮與辱、苦與樂、德 與刑、善與惡、戰爭與和平等這樣一些人類所面對的、 貫通古今的矛盾和問題,提 出了天人合一、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修身正己、自強 不息、厚德載物,以民為本 、為政以德、見利思義、清廉從政,明體達用、經世致用、知行合一、仁者愛人、以德立人、以誠待人、講信 修睦,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和諧相處,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溫故知新、學思結合等一系列為學、為人、為事、為官、處世的常理和常 道,對于正確處理人與人的 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個體與群體的關系、群體與群體的關系、不同民族和國家 間的關系、不同文化和文明間的關系等都具有普遍的指 導意義,是人類走向未來不可或缺的精神資源。這也就是一種產生在兩千多年前農 耕時代并且隨著歷史的發展 不斷前行的思想、學說,在 信息時代的今天仍然具有廣泛感召力、影響力,為世人 所推重、學習、研究、傳承 的根本原因。“研究孔子、研究儒學,是認識中國人的民族特性、認識當今中國人 精神世界歷史來由的一個重要途徑。”(《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中國儒學通志” 是研究孔子、儒學的一個窗口。
“中國儒學通志”由紀年卷、紀事卷、學案卷三個部分組成。
紀年卷主要記錄自孔子創立儒學至1899年有關儒學發展的各個方面,包 括重要儒學人物的生卒,儒學發展過程中有較大影響的事件,以及重要儒學論著的完成、刊印等,全方位展現儒學發展的面貌。
紀事卷以事件為線索,記錄有關中國 儒學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如“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內容包括事件產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及其對儒學發展的影響。
學案卷以人物為中心,主要記述對儒學發展有較大影響的 人物,包括該人物的生平事跡、對儒學所持的觀點、在儒學發展史上的地位和貢獻,以及有關的評價等。“
中國儒學通志”是我國著名學者龐樸先生繼《20世紀儒學通志》(浙江大學出 版社2013年6月)出版后主持的又一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龐先生去世后, 2016年改由苗潤田、馮建國教授主持。在苗潤田、馮建國的主持下,該項目組建了一支有國內知名學者參加 的學養深厚的研究隊伍,制 定了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和實施方案。通過多次召開小 型學術研討會,邀請王鈞林教授、朱漢民教授、郭沂教 授等專家學者與課題組成員一起,就課題的指導思想、整體框架、重點難點問題等展開廣泛深入的研究,不但 達成了學術共識而且促進并 深化了對課題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浙江大學出版社、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山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 究院、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自始至終都給予了 巨大支持和幫助。彭丹博士協助我們做了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在此,謹向他們,向關心、支持“中國儒學通志” 研究、撰著的朋友、同仁致以誠摯的謝意!
苗潤田 馮建國
2022年12月于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