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工作動態
新聞動態
梁濤教授到孟子研究院駐研并作講座
來源: 2024年06月25日

640.jpg

6月21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孟子研究院秘書長梁濤教授到孟子研究院駐研,為全體工作人員作題為《孟子“井地”非三代井田,而是為滕國設計的土地制度——一個誤讀的仁政理想》的專題講座。孟子研究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趙龍主持講座。

640 (1).jpg

梁濤教授分別從“井田:一個誤讀的仁政方案”“井田乃戰國授田制,而非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井田與孟子的仁政理想”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孟子》一書所言“井地”并非如趙岐、朱熹以來所理解的“古井田之法”,而是為滕國設計的土地制度。經過考證,梁濤教授認為,“井地”為動賓詞組,井是動詞,指劃分田界,形成方形或長方形的面積,地指土地,意同于“井衍沃”(《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井牧其田野”(《周禮·地官司徒·小司徒》),“井地”也可以做名詞,指劃分田界后的土地。從“請野九一而助”可知,孟子的“井地”主要是針對的是野,具體方案是八家共同占有一井土地,一井為九百畝,每家各占一百畝為私田,另有一百畝為公田,八家共同耕種公田,提供勞役地租,私田的收成歸農夫所有,公田的收成則歸君子、士人所有,以實現孟子“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的理想。

最后,梁濤教授指出,孟子提出“井地”的背景是戰國授田制,但由于堅守“恒產”“取于民有制”“謹庠序之教”的仁政原則,其制度設計與戰國諸侯的土地制度有很大的不同。澄清“井地”非三代井田制,而是為滕國設計的土地制度,可以對孟子的仁政理想有新的認識和理解。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