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日,以“超越邊界的哲學”為主題的第二十五屆世界哲學大會在意大利羅馬大學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圍繞主題進行學術交流,傳播哲學中的新思想,交流新研究成果。學者們試圖打破嚴格的學科界限,就宗教、社會和精神層面等問題展開了討論,圍繞當下全球迫切關注的問題,如不平等現象、文化多元化、性別均衡化、可持續發展、權利和政治轉型等,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孟子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研究員陳曉霞應邀參加會議并作報告。
8月3日,以“迎接現代挑戰的古代智慧”為主題的亞里士多德·佛陀·孔子·伊斯蘭教研討會成功舉辦,發起人為意大利羅馬托爾維加塔大學的Riccardo Pozzo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Jeffrey D. Sachs教授,尼山世界儒學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溫海明教授。本次研討會以《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宣言》(包括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和平、正義、性別平等等12項承諾)和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我們的共同議程》(呼吁建立包容有效的多邊關系,更好的應對挑戰,實現全球人民的利益)為時代背景,以期通過比較哲學,匯集來自中國、希臘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學者,汲取來自中國、印度和希臘的古代智慧,探索如何構建21世紀新時代全球倫理學,探討如何實現亞里士多德、佛陀、孔子的哲學思想與伊斯蘭教之間的思想碰撞和交流,以期用古代智慧應對現代挑戰。
陳曉霞在論壇中全程用英文做了題為“Mencius’Philosophy of Benevolence and Global Community”《孟子仁政智慧及全球共同體思想》的報告。她表示,孟子提出的以“講仁愛”“重民本”為主要內容的“仁政”及“全球共同體”思想,引導人們成就美德,成為向善向上之人,最終實現建立“天下定于一”“萬物歸于仁”的社會理想,對當今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借鑒價值。
孟子賡續孔子的君子“仁”學,提出了獨具特色的仁政思想,主要包括:第一,得其心者,斯得民矣。孟子認為人離不開“四心”,即惻隱心、羞惡心、辭讓心、是非心。孟子強調“善”乃人的天賦秉性,注重倫理道德的修養。孟子提出“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心,斯得民矣”,將“愛民”“為民”“保民”“敬民”凝聚為“仁政”學說的思想內核。第二,以民為本,民貴君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唯有施行“仁政”,進行“德治”,才能實現政治和社會的安定。孟子提出“以仁政得民心”的德治思想,將施行“仁政”,作為“保民而王”的關鍵。譬如“民事不可緩也”。既要關心民生,讓百姓安居樂業,生育蕃息;又要涵養風氣,以士人的道德操守,實現化民成俗,構建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第三,寬刑省罰,與民同樂。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百姓富足了,與民同樂才得以實現。“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通過“仁政”來收攬民心,以倫理教化來安定和規范社會秩序,最終實現“仁者無敵”“天下大同”的政治目標。第四,浩然之氣,以德配位。孟子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浩然之氣”需要義與道相互配合。孟子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這是孟子養浩然之氣的基本路徑,即自我反省,改進不足,完善修養。浩然之氣是君子至大至剛的昂揚正氣,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氣魄與勇氣,是內在德性與最高道德準則的協調融合。人具有了浩然之氣,才具備了君子的仁智勇“三達德”,方能以德配位,處事圓滿成功。
孟子以儒家道統傳承為己任,創立的“人禽之辨”“義利之辨”“王霸之辨”構成其“全球共同體”思想中最重要的辯證關系,著力調和“人與物”“己與群”“群與群”之間的三重利益,對當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極具普遍價值和借鑒意義。首先,“人禽之辨”體現了共同體的人性根基。孟子以仁義禮智之四端強調“人禽之辨”的精髓與核心是“性善”,突出了君子的“仁愛之心”。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從“圣人與我同類”到“人皆可以為堯舜”,一方面,打破了信仰、階級、種族、宗教、意識形態、國界等狹隘的壁壘,在人性和人格上實現了人類終極意義上的平等。另一方面,通過共情和心理呼應,凸顯了人內在的惻隱之心,使得建立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全球共同體成為了人類的一致追求。其次,“義利之辨”蘊涵著共同體的實踐準則。孟子追求“義利合一”“見利思義”“舍生取義”,通過倡言“仁政”,指向了“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眼前利益與長遠發展”“局部利益與整體和諧”等不同分野,既彰顯了中華民族重視道義的優良政治傳統,又呼應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要義。最后,“王霸之辨”彰顯了全球共同體的終極目標。從“王霸異質”到“尊王抑霸”,從“王霸同情”到“王霸同歸”,孟子視王道為最高追求,彰顯了全球共同體發展的終極目標。孟子反對不義之戰,推崇王者之師。“王霸之辨”不僅蘊含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方向,為全球公正合理新秩序的重建與中國的政治轉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資源,更為新時代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提供了人文智慧。
她認為,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全球共同體思想,既彰顯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關懷和仁愛理念,為個體與群體價值的共同實現設定了終極目標,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理論資源,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現代全球新秩序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和意義。
- 上一篇:第四屆青年儒學論壇在鄒城開幕...
- 下一篇:孟子研究院受邀參加第二屆企業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