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原創,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要正確把握“第二個結合”的精髓要義,需要深入把握這一“結合”的內在機理。
“結合”的前提是“契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之所以可能,前提在于二者相互契合。
馬克思主義脫胎于西方文明,又對西方文明尤其是資本主義文明進行了徹底的批判;它充分汲取人類文明成果,又成為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著中國人的生存方式、生命情懷、精神境界和人文信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上體現出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與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不同的來源。“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正因為二者具有差異性,才有了結合的必要,如果二者高度“重合”,乃至完全相同,也就沒有結合的必要了。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契合性是二者相結合的理論前提,同時也要注意,二者相結合還有一個現實前提——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在解決時代之問中,才能產生持續結合的不竭動力,并深入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深層,進行有機“融合”。
“結合”的原則是“有機融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魂脈”與“根脈”的有機融合。
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魂脈”不動搖。馬克思主義是經過實踐證明的科學真理。馬克思的“兩大發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資本主義社會運行的基本規律,闡明了資本主義必然消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趨勢,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認識真理、追求真理、篤行真理的強大思想武器。背離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的思想軌跡,必定會隨波逐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才能區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推進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其次是要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不動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扎根發展,必須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根脈”。這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第二個結合”的內在要求。“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定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正是堅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才堅持了文化的主體性,才有了中國特色,才有了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結合”的過程是“融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有機融合的過程。這一過程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不是直接“加”起來,使之拼盤呈現,而是有機“融”起來,使之相互成就。
一是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本土化時代化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題中應有之義。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其科學性便體現在要與各國實際相結合,否則便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正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在規定。也唯有如此,才能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經過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便成為流淌著中華文明血脈的、創新的、發展的理論。
二是要不斷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F代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必然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不會“自我明示”,也不會“自行更新”,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才能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經過與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有機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轉化和發展為與時俱進的、現代的文化。
三是要不斷創造經由“結合”而形成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既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又更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體現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如把“自由人聯合體”與“天下大同”“協和萬邦”“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與“民為邦本”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人民至上”,把馬克思主義發展觀與“革故鼎新”“自強不息”等理念有機融合而形成的“全面深化改革”“自信自強”,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與“天人合一”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把“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與心性修養學說有機融合形成的“自我革命”等,都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這一主體自覺進行的偉大創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的有力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兩個結合”,使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內在貫通、有機融通、相互成就,并且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引領和推動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偉大實踐進程。
“‘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第二個結合”的思想解放作用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不斷地打開新的地平線,打開廣闊的創新空間。它是一個隨著社會歷史發展持續推進的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過程。“結合”永遠在路上。
作者:張濤,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