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汲取養分,創造與西方自由主義民主不同的政治哲學和治理模式,讓中國以一種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書即是這方面的一個嘗試。
儒家是中國歷史上的主流政治哲學,也是中國人深層心理結構的總結。本書回到先秦儒家,從儒家經典著述里發現和汲取養分,用現代分析哲學的方法對之進行闡釋,挖掘儒家文化的現代意義,構建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現代政治哲學。本書可以看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面的一種努力。
全書分為十四章。第一章為導論;第二章講述西方民主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來的發展脈絡;第三章評述與這個脈絡相關的自由主義學說及其演變;第四章和第五章討論儒家的人性論和務實主義;第六至第十章討論儒家政治的原則和憲法架構;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分別講述歷史上的儒家政治和儒家政治在當代的表現;第十三章討論儒家政治與自由主義之間的關系;第十四章從回顧儒家對歐洲啟蒙思想家的影響開始,討論儒家如何在當代和未來再次走向世界。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西式民主政治及其理論
儒家政治
儒家政治與自由主義
迎接全球文明的到來
如何閱讀本書?
第二章 從華盛頓到特朗普
光榮革命
華盛頓的遺產
民主化
民主之殤
尾聲
第三章 理論的嬗變
霍布斯和洛克
密爾的代議制民主
馬克思的批判
羅爾斯:從正義二原則到政治自由主義
尾聲
第四章 儒家的世界
靈長目動物的啟示
儒家人性論
儒家的人格世界
大同世界
第五章 活在當下的中國人
實用理性辨析
務實主義的認識論
務實主義的實踐論
儒家人性論與務實主義
儒家沒有原則嗎?
第六章 層級結構
層級的意義
差序格局:中國人文化心理的內核之一
好的層級制度、壞的層級制度
第七章 選賢任能
民主的“斜坡效應”
賢能與職位
論德定次,量能授官
開放性和競爭性
與民主制的比較
第八章 民何以為貴?
敬德保民
民貴君輕
“天下為主,君為客”
從民本主義到主權在民的現代性轉換
余論
第九章 諫議與監督
諫鼓謗木
“以道事君”
諫議在儒家政治中的地位
第十章 儒家政治的憲法架構
政治秩序與優良政體
混合政體
儒家政治的憲法架構
分權、制衡與治理績效
第十一章 歷史上的儒家政治
貴族政治的時代
漢唐風范
北宋:中國古代政治的樣板
南宋:中國轉向內在
第十二章 理解當下的中國
從黨的百年歷程看黨對中國傳統的回歸
理解中國共產黨
選賢任能
選拔制與民主制的對比
第十三章 儒家政治與自由主義
自由之辨
自由主義的內在矛盾
近現代自由儒家的境遇
儒家眼里的個人價值
儒家眼里的個人自決
儒家的平等觀
小結
第十四章 融入世界的姿態
儒家與西方的第一次相遇
儒家能夠為世界貢獻什么?
打開新敘事的篇章
作者簡介
姚洋,1964 年生于西安。1996 年畢業于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獲發展經濟學博士學位?,F為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執行院長;擔任《經濟學(季刊)》主編、中國經濟學年會理事長、當代經濟學基金會理事長。“中國經濟 50人論壇”成員。獲 2008、2014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第一屆和第二屆浦山世界經濟學優秀論文獎(2008年、2010年),第二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獎(2008 年)。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新政治經濟學和開放條件下的中國經濟增長。在《中國社會科學》《美國經濟評論》《美國政治科學評論》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百余篇,在《讀書》《南方周末》《人民日報》等雜志和報紙發表上百篇文章,并在 Foreign Affairs,Financial Times,China Daily 等英文雜志和報紙上發表多篇文章,是 Project Syndicate 專欄作家。著有《制度與效率——和諾斯對話》(新版《制度與經濟增長:與新制度經濟學對話》)、《作為制度創新過程的經濟改革》(中英文版)、《發展經濟學》、《經濟學的意義》;出版文集《自由、公正和制度變遷》《土地、制度和農業發展》《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經濟的常識:中國經濟的變與不變》等;主編《轉軌中國——審視社會公正和平等》《中國經濟學四十年》。
秦子忠,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現為海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訪問學者(2019年、2021年)。主要研究方向:世界體系理論、當代正義理論、文化多元主義。代表性論文有《關系性平等》《行為合理性及其邊界》《交互共識理念》《多元現代性與儒家自由主義》等,代表性著作有《正義的測量:從能力平等到關系平等》《人類何以共生:交互行為與關系平等》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