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一入口 | 搜索
學思踐悟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深邃哲理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2025-01-23
  • 作者:
  • 瀏覽(310)
  • 收藏

習近平文化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賡續歷史文脈中推進文化創造,在傳承中華文明中推動文化進步,賦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為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更為寬廣的文明維度,需要我們深入理解、深入把握、深刻領悟?! ?/span>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始終秉持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價值導向

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亦是社會歷史變革的決定性力量,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要求。正如馬克思所言,“歷史什么事也沒有做,它‘不擁有任何驚人的豐富性’,它‘沒有進行任何戰斗’”,而是人民群眾的文化實踐創造著人類得以前行的精神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類社會與動物界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時時刻刻都存在。” 縱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只要堅守人民立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就會因此煥發出蓬勃生命力;只要激發出人民群眾文化創造的主體性,廣大人民就會在文化實踐中迸發出蓬勃的文化創新活力。習近平文化思想站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高度,在大歷史觀中審度新時代人民的精神需求、文化權益、文化主體性,尊重人民群眾在精神文化創造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新時代的文化畫卷中自始至終將人民性這條主線貫穿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精準評判絕大多數人民群眾對文化建設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旨歸。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國各族人民做出的鄭重承諾。毫無疑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然是包括美好精神生活于其中的。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火熱實踐,高舉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旗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造人民滿意的藝術。做好貼合人民心聲、符合人民訴求的文藝工作,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文化事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強調:“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涵養全民族昂揚奮發的精神氣質。”習近平文化思想涵括一系列惠及人民精神世界的戰略部署: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促進城鄉之間文化的互動和交流,全面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全民健身活動、全民文藝活動等文化惠民活動,完善文化體制機制,構建文化產業、文化產品、公益性職業管理運行體制,使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厚重深邃。簡言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就是以人民滿意不滿意、開心不開心、同意不同意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最高評判標準,就是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的精神文化利益為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辯證思維牢牢把握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關鍵線

新時代文化創新發展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認識好、把握好、處理好新時代文化建設中的一系列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作為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永恒發展的根本動力,從根本上回答了事物為什么發展的問題。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主題、時代使命、歷史責任和世界擔當,必須充分認識文化發展進程中的辯證矛盾。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運用辯證思維,全景式把握民族性與世界性、傳統性與現代性、體與用等一系列辯證關系,在唯物辯證法對立統一的思維規律中考量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及其發展,牢牢把握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關鍵線。

習近平文化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關于世界歷史與精神交往的思想,主張發揮文化主體性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簡言之,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古今中西之爭為基本場域,在文化發展過程中,既解決“古今”問題,又不忽視“中西”問題,主張正確認識和處理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關系。“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習近平文化思想注重在遵循文化發展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歷史邏輯的基礎上,既堅持文化主體性,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立場,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又堅持文化世界性,秉承開放包容理念,為解決世界難題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提供源源不斷的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人類文明內在的差異性原本就是文明魅力之所在,而跨越文明形態和文化樣態的交流互鑒是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辯證統一關系的最好寫照。

習近平文化思想蘊含“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的創新觀點,主張正確認識和處理文化發展中傳統與現代的辯證關系。《綱要》強調,“在賡續歷史文脈中推進文化創造,在傳承中華文明中推動文化進步”。習近平文化思想進一步確證了“第二個結合”所開啟的思想解放意義,進一步深刻把握了中華文明發展的基本規律,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達到了新高度,對文化發展中傳統與現代的認知提升到了新水平。習近平文化思想從文明演進的整體高度界定了傳統與現代的關系,既以開放性、發展性、貫通性的思維模式深刻把握傳統與現代的張力,又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共生關系,破解了文化發展中傳統與現代的悖論,實現傳統向現代的跨越?! ?/span>



堅持守正創新激發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關系,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和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鮮明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命題,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基本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揭示了我們黨推動理論創新和文化繁榮的必由之路,標志著黨的理論創造性、文化主體性、精神獨立性實現了新的升華。中華文明的突出連續性決定了中國文化發展必然要走自己的路,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決定了中國文化發展必然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在守正與創新的互動中完成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既確保了馬克思主義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主體地位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確立的文化主體性,又契合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要,彰顯文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生活。

習近平文化思想所堅守的“正”,既包括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人的全面發展理論,馬克思主義精神生產理論,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文化本質和文化創造主體等基本原則的“魂脈”,亦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文以載道、文以化人,道德教化、倫理規范,文化交流、文明共生等重要價值理念的“根脈”。習近平文化思想所創之“新”,一方面是用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讓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另一方面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實現中國化時代化,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

習近平文化思想著眼于新時代文化發展的具體實踐,立足于新時代文化發展的具體任務,落腳于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使命擔當,在貫徹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化創新,在歷史、現在與未來的有機結合中不斷推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習近平文化思想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指導地位,為中國社會的文化變革和發展貢獻了守正與創新的辯證法。習近平文化思想科學把握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大時代課題,科學認識新時代文化發展的內在邏輯,科學預判新時代文化發展走向,充分發揮人民群眾文化創造的主體性,及時回應新時代文化建設遇到的困境,突破傳統思維,創新性提出新理念、新方式、新論斷、新機制、新話語、新舉措,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億萬人民心中。

 

  • 關鍵字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