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第三屆北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會成功舉辦。來自京津冀三地的21位專家學者、實踐工作領域代表,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城市建設”主題,從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兩個維度,闡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的新進展、新視角,交流探討其實踐路徑的新經驗、新舉措,為推進新時代首都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城市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思想啟迪、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族宗教委主任王都偉,在致開幕辭中表示,舉辦研討會是北京市民族工作領域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具體舉措,也是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的成果展示。
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族宗教委主任王都偉在致開幕辭。北京市民族團結進步促進中心供圖
來自科研院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各領域實踐代表,以及街道干部等基層實踐工作者,分別從不同的視角充分闡述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成果。
第三屆北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會現場。北京市民族團結進步促進中心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延中,闡述了深刻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六大重點要求,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重要講話精神的權威解讀。
中央民族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院長、教授關凱,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文明五大特性的重要論述,闡明了中華文明何以傳承數千年而始終保持統一的原因。
南開大學民族事務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高永久,論述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一條主線”到“一線兩面”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導向。
河北師范大學副校長、教授趙小蘭,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論述了高校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西城區委牛街街道黨工委書記李麗京,從提出“和合牛街”理念,擦亮老品牌、打造“和合牛街2.0”的新舉措入手,全面總結了牛街街道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創新成果。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賴生亮,從策辦展覽展陳、活化利用革命文物、加強學術研究等方面,分享了抗戰館利用紅色資源優勢,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新經驗。
第三屆北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會現場。北京市民族團結進步促進中心供圖
研討會由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指導,北京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共同主辦。
來自京津冀三地的專家學者、實踐工作者及市區統戰民宗工作部門干部合影。北京市民族團結進步促進中心供圖
國家民委有關司局、北京市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民宗僑外辦、河北省民委、天津市民族宗教委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會議。來自京津冀三地的專家學者、實踐工作者及市區統戰民宗工作部門干部等共150余人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