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康鳳云:“家”和“冢”這兩個字就像家庭建設 區別就在于“點”擺在什么位置
2016年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軍委“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大家仔細看一看‘家’和‘冢’這兩個字,它們很像,區別就在于那個‘點’擺在什么位置。這就像家庭建設一樣,對家屬子女要求高一點才[詳細]
-
鄧宇宏:“家文化”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凝聚起各民族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進國家、社會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對于鞏固民族團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使各民[詳細]
-
孫漢生:朱子家風家訓與“?!蔽幕?/a>
一 、家風家訓與個人及社會幸福之關系作為生命體,假設有意志,植物一定是追求生長,自由舒展地生長,希望有充足的陽光雨露滿足它們的生長意志;動物亦然,它們一定希望除了快速生長,還希望能夠在大自然里自由奔跑,有足夠的食物滿足口舌之欲,還能自由交配滿足性欲本[詳細]
-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家訓文化,推動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發表了系列重要論述,把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提高到了治國理政的新高度。“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被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等多個重要文件,通過黨[詳細]
-
好家風貴在“守?!?/a>
“黃卷青燈,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艱難。”這是李大釗清儉一生把自己獻給民族解放事業的真實寫照。在李大釗之后,其后代也始終堅守并踐行先人的優良家風,讓革命傳統代代相傳。[詳細]
-
家教文化 | 陳曉霞:中西文化中的家庭觀念有何異同?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石,理解和尊重中西文化中家庭觀念的異同,有助于中西文化交流互鑒,促進世界文明共同發展。由于社會環境及政治經濟條件不同,中西家庭觀念既有相同之處,又各有特點。家庭是連接個體與社會的“橋梁”和“紐帶”,狹義家庭是指一[詳細]
-
古人如何注重家教家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學者一直在探討:為什么中華文明得以承傳,并保持了五千多年經久不衰?經過研究,他們得出結論:那是因為中國人特別重視家庭教育的結果。歷史證明,這個結論是合理的。注重家教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修家譜、祭祖是重視家教的具體做法。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