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
孟院文庫
孟院文庫
  • 郭美華 | 湍水之喻與善的必然性——孟子與告子“湍水

    三、以善為性在水與人性的類比中,孟子將“人性之善”和“人無有不善”交替使用,明確地將“善”僅僅使用于人自身。而且,在人與人性的互換使用及其與水之意象的類比中,很容易忽視卻極端重要的是:孟子將“水之就下”與&ldquo...

  • 郭美華 | 湍水之喻與善的必然性——孟子與告子“湍水

    孟子“道性善”,但在《孟子》中“善何以必然”的問題,表面上看似乎沒有得到充分而完整的揭示,以至于常常受到詰問:如果人性皆善,現實之惡何來?實質上,在《孟子·告子》中,孟子通過與告子“杞柳與杯棬之辯”、“湍水之...

  • 陳明 | 王船山對孟子及后世“井田”論之分析與檢討(

    二、船山對后世井田論的檢討雖然先秦典籍如《孟子》、《周禮》關于“井田”的記載并不詳備,但作為三代圣王之制,關于恢復井田或取法井田的主張則被后世儒者不斷地重新提出,以因應不同歷史境況中的現實問題,甚至也曾在短時期、小范圍內付諸實踐。對于井田是...

  • 陳明 | 王船山對孟子及后世“井田”論之分析與檢討(

    內容提要:明清之際的學者王船山,以其對歷史與政治的獨特觀察視角,對于孟子所述井田制度的實質與精意做出了詳細分析。船山認為井田為賦稅取民之制,而非政府經界授田之制,“以田從戶”“以戶征賦”,正是井田之制的精意所在。船山指出自唐兩稅法...

  • 孫寶山 | 王陽明、黃宗羲對孟子“良知”說的發展(二

    二、以未發之知闡釋良知對于孟子的“良知”,陽明還從“未發之知”和“已發之知”兩個層面進行了闡發。“良知”作為“未發之知”,其著重強調良知是在意念未發動狀態下的至善本體;“良知&rdquo...

  • 孫寶山 | 王陽明、黃宗羲對孟子“良知”說的發展(一

    內容提要:孟子開創了“良知”學說,但沒有詳細展開。王陽明將“良知”與“本心”“四端”“天理”統一起來,并從“本體之知”“未發之知&...

  • 戴兆國 | 論《孟子集注》中“孟告四辯”的義理詮釋路

    第三辯:告子不知性之為理——與佛氏所謂“作用是性”者略相似告子曰:“生之謂性。” 孟子曰:“生之謂性也,猶白之謂白與?”曰:“然。”“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r...

  • 戴兆國 | 論《孟子集注》中“孟告四辯”的義理詮釋路

    內容提要:《孟子·告子上》首四章記載了孟子與告子對人性理論的辯論。四章論辯的內容層層遞進,完整展示了孟子和告子對人性的不同理解。朱熹在《孟子集注》中對這四章的義理內容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詮釋。朱熹認為在孟告四辯中,告子陷入了性惡論、性善惡混論、作用...

  • 王中江 | 孟子的倫理選擇論和模式——“可欲”“能”

    三、人的相似性和能力:“能”和“為”倫理價值是“可欲”和“善”,是最值得人們去選擇和追求的價值。這是孟子作出的清晰而又肯定的回答。但人能做到嗎?他能成為一位有美德的人嗎?對此,孟子也作出了果斷的承諾:完全可能,...

  • 王中江 | 孟子的倫理選擇論和模式——“可欲”“能”

    內容提要:為了促成人們的倫理實踐,孟子提出了一個比他的性善論更為復雜的倫理選擇論。這一倫理選擇論既有抽象的一般性的正當選擇原則,也有比較具體的可欲之善和更具體的作為“良貴”的仁義等價值;既有對人性的相似性和人能夠做什么的說明,也有如何實踐倫...

  • 王格 | 張載思想中的孟學詮釋

    內容摘要:張載思想與孟學傳統的關系以往較少被學者關注,這與宋明理學研究中脈絡化敘事造成的遮蔽效應有關。本文試圖對此作補充性論述,尤其舉以下三點:(一)“大心”說與孟子心學;(二)知禮、知類與孟子人性論說;(三)“圣人觀”與孟學傳統...

  • 匡釗 | “四端”之心——孟子對德性理據性的追問及其

    摘 要:孟子對“四端”之心的思考,或是為德性與人性的成就尋求一個最終的理據性支持。孟子言性是通過一系列的理論努力將原本表與生俱來之稟賦的“性”,轉化為抽象的對于人之應是的回答,此回答呈現在一個動態成長的過程中而不表現為某種預先確定...

  • 趙金剛 | 孟子與井田

    內容提要:井田是孟子論“禮制”中的一個問題,由于井田問題與近代學術的史學路線、疑古思潮關系密切,孟子對井田的論述就變得十分突出。對孟子井田的詮釋有經學、史學兩重詮釋路向,孟子對井田的論述應放在孟子文本內部進行思考,結合孟子的王道理想加以觀察...

  • 李季林 | 孟子“性美論”的美學思想

    摘 要:孟子認為人性本美、丑源于缺,以“性美論”為前提,提出了富有生命力和陽剛性的“充實之謂美”“至大至剛”“大丈夫”等偉美的美學思想,包括自然美、德性美和人格美,其中自然美體現為萬物的充盈、茂盛、成熟、豐富,...

  • 涂可國:孟子責善論面臨的合理性挑戰

    摘 要:圍繞孟子的責善論,后世學者既有辯護、傳承、創新和發展,也有批評、責難。作為處理父子這一特殊人際關系的學說,孟子的責善論自古以來引起了長久而又廣泛的爭議和駁難,面臨三種合理性挑戰:一是己他關系向度的合理性挑戰,孟子說的“古者易子而教”...

  • 王正 | 心、性、氣、形——十字打開的孟子工夫論(二

    三、氣的工夫心性的修養,只是孟子工夫論中的一個面向,因為在孟子看來,心靈和身體之間雖然有主有次,但都是一個人修養成德的必要條件。一方面,心靈和身體連貫為一體,“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rdqu...

  • 王正 | 心、性、氣、形——十字打開的孟子工夫論(一

    內容提要:孟子將自孔子提出的工夫修養予以了細致化、體系化,同時他還注重將心性和身體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孟子一方面以“求放心”來確立道德的主體性,進而以“盡心、知性、知天”“存心、養性、事天”的心性工夫來將道德意識、道德判...

  • 王中江 | 孟子的倫理選擇論和模式——“可欲”“能”

    ...

  • 王中江 | 孟子的倫理選擇論和模式——“可欲”“能”

    ...

19條 1/1頁 首頁 << 上一頁 1 下一頁 >> 末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