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扈書乘:儒家思想中的廉潔文化智慧
2022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其中談到,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儒家文化集中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和根本理念,其中有很多寶貴思想,可以為加強高質量廉潔文...
-
楊海文:存心·自反·憂患——《孟子·離婁下》第28章小札
《孟子·離婁下》第28章(亦即《孟子》8·28)可以分作三節(三段)。第一節從起句“君子所以異于人者”至“人恒敬之”,何漱霜(生卒年不詳)《孟子文法研究·行為哲學編·對己篇》指出:“第一段為君子處常之道。言...
-
王杰:晉代的“中正六條”說
晉代分為西晉(公元265年—公元317年)和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西晉只有四位皇帝,僅52年。東晉共有11位皇帝,103年,這樣,兩晉共傳15帝,155年。公元265年,魏國晉王司馬炎篡奪魏國政權,建立西晉,是為晉武帝。晉武帝在統治時期,勵精圖治,勤于...
-
王杰:元張養浩的《三事忠告》
《三事忠告》是元代政治家、文學家張養浩所著的《牧民忠告》《風憲忠告》和《廟堂忠告》的總稱,是中國古代官箴書的代表。“牧民”在此指的是治理人民;“風憲”意為法律風紀;“廟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議事的場所,用于代指朝廷?!度?..
-
溫海明:人作為意向創生的存在
一、導論近年來比較哲學和文化心理學的發展表明,西方哲學家在從心理療法到文化心理學等比較哲學與文化心理學等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當代中國與西方哲學的再次對話,特別是意向性話題的討論為本文審視儒家與實用主義哲學,并以意向創生的文化心理學為新角度提供...
-
王杰:宋呂本中的《官箴》
《官箴》是中國古代居官格言之類的著作,共一卷,33條,作者為宋人呂本中。我國古代最大的官修圖書目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此書多閱歷有得之言,可以見諸實事。書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為當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呂本中(1084-1145),壽州(...
-
楊海文:《四書章句集注》表述“程子曰”的四種變例
摘要:《四書章句集注》既有常例,又有變例。如果說“程子曰”是常例,那它有四種變例:一是見于《大學章句》《中庸章句》的兩例“子程子曰”,既具有等值《讀論語孟子法》的“讀法”含義,更具有獨尊二程理學的“道統”含義;...
-
李景林:道與學——孟子圣道傳承論及其現代意義
摘要:儒家“傳道”之義,肇端自孔子,孟子據此提出了自己的圣道傳承論。此圣道傳承,包括“道”“學”兩面的統一。在傳道的譜系中,“聞而知之”的圣人,以內在性的傾聽獨知天道,凸顯了“道”的超越性意義;&l...
-
王志民:傳承鄒魯文化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所謂鄒魯文化城市,就是指在一個城市、一個地區形成了弘揚儒學、崇尚道德、堅持理想的鄒魯文化之風。鄒魯文化城市的名字不是現代人加上去的,而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當中被社會所公認的。這些城市的先人們,千百年來傳承鄒魯文化。參加鄒魯文化城市座談會的地方領導、...
-
陳曉霞:傳統文化應與品牌建設有機結合
以孔子旅游思想來指導“好客山東”品牌建設,既是對孔子心系國家的高尚品格的紀念,又能向國人宣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增強國人的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對國民起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日趨激烈的國際國內旅游市場之爭實質上是品牌的競爭,占領市場的重要途徑...
-
張岱年: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何謂“精神”?就字源來講,“精”是細微之義,“神”是能動的作用之義。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精微的內在動力,也就是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創造出來,并成為該文化思想基礎的東西。中國...
-
王杰:《論語》中的“五美”說
《論語·堯曰》中有“子張問于孔子”的師生對話,對話中,孔子提出了“尊五美”思想,“尊五美”具體講什么呢?先來看看原文:子張問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rdqu...
-
陳來:打開經典的門 ——讀《朱子一百句》
朱杰人先生最近把他解讀的《朱子一百句》送了一本給我。此書是“經典悅讀”系列的一種,拿在手上看,精美輕巧,感覺頗佳。全書分40節,每節引朱子語一至三條不等,所引朱子語錄,范圍相當廣泛,卻要而不煩。 照作者朱杰人先生的想法,這本《朱子一百句...
-
梁濤:孟子“道性善”,為何打動了滕王子?
孟子滿懷希望來到宋國,卻遇到德薄位尊、智小謀大、力小任重的宋偃王,他提的建議不被采納,內心不爽是可想而知了。不過在宋國,孟子卻遇到了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人物——滕文公?!峨墓稀?.1章云: 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孟子道性善,...
-
李景林:論孟子的道統與學統意識
摘 要:孔子之學,“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孟子以承續堯舜、孔子之道自任,對孔門圣道傳承觀念及其譜系作了系統的表述?!睹献印纺┱碌氖サ纻鞒邢到y中,有兩類圣道傳承者:“聞而知之”者 和“見而知之”者。出 土 簡 帛《五行》也明確...
-
李景林:道與學?——孟子圣道傳承論及其現代意義
摘要:儒家“傳道”之義,肇端自孔子,孟子據此提出了自己的圣道傳承論。此圣道傳承,包括“道”“學”兩面的統一。在傳道的譜系中,“聞而知之”的圣人,以內在性的傾聽獨知天道,凸顯了“道”的超越性意義;&ldquo...
-
20世紀孟子學研究現代轉型的四種進路
摘 要:清末以來,伴隨西學東漸的沖擊與學科置換推動,孟子學由地位尊崇到逐步解體,邁向多元化,呈現出四個向度的轉型:學科范式經歷了由經學到子學,由子學到文、史、哲現代分科的遞嬗;研究模式由經學時代的義理、考據轉換為現代的方法多元;中西關系方面從“西學東漸&rd...
-
政治哲學視域下孟子王道思想研究
摘要:哲學是對真理的追尋,而政治哲學則是對“最佳政制”的探究與詰問。這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最佳政制”的追尋,在傳統中國表現為王道社會。王道是儒家政治思想中的核心理念。王道的實質是以理想的政治之道建立理想的人間秩序。孟子通過以情...
-
“情”與“善”的生成——孟子性善論的必然性與倫理世界的創生
摘要:孟子性善論關乎儒家思想的人性論基礎,但其理論必然性卻并不易理解。對其合理性的誤解與質疑以及那些并不具有嚴格性的辯護,實是與把人性與道德價值關系采取對象化理解方式有關。孟子“以情言性”,從人的情感去闡釋“性善”,但這并非以種加...
-
溫海明:陳來——當代比較哲學家
摘要:中國哲學史學科從建立伊始就離不開比較哲學的視野,中國哲學問題的研究一直是在比較哲學視角當中展開并深入的。陳來的中國哲學史研究和哲學思想體系試圖在比較哲學、比較思想和比較文化的歷史性境遇中,既突破前人對具體哲學問題的研究成果,又彰顯中國傳統哲學命...
-
陳曉霞:儒商文化的當代價值
儒商文化內涵豐富,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靈魂,對我國及東南亞地區商品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所包含的對當代企業有價值的東西,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發揮著積極作用。(一)儒商文化使企業家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經營理念是企業家經營發展的立世之本,反映出企業...
-
王志民:黃河文化主脈說——論中華文明奠基期的黃河文化
【摘要】黃河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的漫長歷史時期,以中、下游文化的深度交流和融合為主體,匯聚了長江及各區類文化的先進因素,從而形成了中華文明起源的主脈。黃河文化孕育、培植了三代文明,三代文化以“禮制”為主脈,融合發展,為中華文明的形成奠定了深厚...
-
劉曉:“和為貴”思想溯源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已經把“和”落實到生活的在在處處,“和為貴”成為中國人最重要的人生信仰和思維習慣之一。作為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范疇,“和”貫穿于中國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和各家各派思想之中,積淀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
-
陳曉霞:儒學未來發展方向——強化學科建設
儒學誕生后歷經發展,已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儒學的繁榮發展,需要有長效機制的保障,使其得以傳承與創新。由于儒學在現行學科體系中沒有“戶口”,高等學校不設儒學專業,各類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和項目也不見儒學名目,這就嚴重制約和影響...
-
梁濤:“絕地天通”的層累建構與歷史素地 ——兼評學界的三種詮釋進路
摘要:關于“絕地天通”的傳說和記載,雖包含有歷史的素地,但也經過了后人的層累建構,需要經過分析、梳理。陳來教授利用宗教學、人類學的成果指出,《國語·楚語下》“民神不雜——民神雜糅——絕地天通”三階論不可信...
-
鄧秉元:先立乎其大——孟子之學的現代意義
各位同仁、先進:今天很榮幸來到孟子故里學習。孟子是孔門德行科在先秦的集大成者,其學術涉及內圣外王各個層次,與孔子“一以貫之”之道密合無間,所以在后世被奉為亞圣,成為道統所宗。對孟子學術顯然很難泛泛而談。逝夫希望我能在此討論一下孟子的“...
-
涂可國:儒家倫理學話語體系中的道德規范與責任倫理
摘要:儒家常常根據人性情勢、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價值取向和社會狀況等構想道德規范,由此闡發了極為豐富的道德規范學說。儒家闡釋的道德規范大體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由道德范疇所彰顯出來的道德規范,二是由道德判斷所體現的道德規范,三是由“禮”所...
-
楊海文:學科互動·方法辯證·格局貫通——我對孟子研究的期望
...
-
孔德立:仁義之道與《春秋》精神——從孔孟到董仲舒
按語:仁義之道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價值??椎铝⒔淌谥赋?,尊王攘夷是《春秋》的明線,是王者之道,仁義之道則是《春秋》的暗線。面對貴族普遍的破壞禮樂的行為,孔子找到了一個支撐禮的內在基石,仁,創造性地突破了血緣界限,強調“仁者愛人”,從親親家庭領域...
-
顏炳罡:21世紀中國儒學如何實現創造性轉化
一、中國儒學是開放的、不斷轉化的理論系統儒學是中國文化的主流,是中國文明的樣式,是中國社會乃至東亞社會的生活方式。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儒家的影響力以至于如此深厚:儒家價值標準幾乎已經等于中國人的是非觀、善惡觀和待人接物的分寸。不過,儒學從來不是僵化的...
-
孫廣:重談元明《孟子》學的轉向——以洪武朝為敘述中心
摘要:元代《孟子》學以“纂疏體”與“旁通體”兩類經疏為主,總體表現為“辭繁而旨深”的狀態。朱元璋通過暫??婆e、編纂《群經類要》和《精誠錄》、罷孟子配享和編纂《孟子節文》三大舉措,對元代“辭繁而旨深”又不切實用的...
-
陳曉霞:以書院精神塑造新時代青少年的德性
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都堅持經世致用原則,注重發揮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對個人、社會的教化同對國家的治理結合起來,達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目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
-
陳曉霞:大運河及其旅游開發的意義
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連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跨越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是中國唯一南北走向的長河。悠悠運河,從開鑿以來,至今櫓聲依舊,與萬里長城被稱為中國享譽世界的兩...
-
陳曉霞:儒商及其文化內涵
儒商在春秋戰國時期已初見端倪,之后經歷了漫長曲折的發展過程,逐步形成“以人為本、義以生利、尚中貴和、誠實守信、勇于創新、為政以德”等儒商文化核心理念。在新時代的經濟大潮中,儒商文化不斷為現代企業管理者提供修身資源與智慧,為企業管理營造良...
-
張濤:關于《周易》學派歸屬問題的新認識
...